02、批判性思维的日常练习

KI妈说

上一期,我们聊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的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沟通方法。这期我们就主要针对父母在跟孩子亲子游戏、绘本阅读的时候,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其实,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用最简单最快速的方式跟孩子玩一个手工、读一本书,然后就结束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观念,比如书读完了,给孩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他去思考,这些小小的细节就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开始。

 

嘘!

看看孩子正在忙什么?

他已经忙了大半天了,像个隐形人。

原来她在做手工,

一直很认真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时候,我相信很多爸妈有不同的做法:

 

1、有的爸妈直接打断,用这样的语气:你在干嘛啊?吃饭了,别弄了!你弄的乱七八糟的,待会我还要收拾。

 

2、有的爸妈乐得自在,随他玩去,等孩子找他的时候,就给他看个电视或ipad。

 

3、有的爸妈,会凑上去,看着孩子在忙,顺便问几个问题:“你做的是什么啊?”“看起来很有意思啊!”“那你好好做哦!做完给我看一下”表示鼓励。

 

4、有的爸妈,不会去打扰孩子,而是静静的观察孩子,看她在忙什么,注意她的细微的变化,内心为孩子的进步喝彩,但是在孩子需要他帮助和建议的时候,他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把孩子带到思维更深处,比如给孩子抛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预测,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等等。

 

显然,第4种的爸妈是最有心的爸妈,但是这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并不是天生就会,特别是在基本没有有效家庭教育背景下的我们这一代,我们从小被习惯忽略个人的感受,所以,现在轮到我们教养子女,我们很容易会沿袭上一代的传统,如果让我们从孩子的思维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那我们做父母的还需要一点点的训练和预演。

 

我曾做过类似的尝试,我想后面应该会做的更好。

 

有人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如果我们一直努力尝试去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我相信,慢慢的就成了一种好习惯。

 

下面就针对几种每天都会在家里上演的熟悉的亲子场景中,如何通过一些细节来引导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引导孩子观察并得出结论

 

 

如果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并自己得出结论,那么他就会对接触的信息有判断力,不会盲目的相信外界的结论,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孩子天生是个好的观察者。当他们开始对事物或者信息观察比较细致的时候,他们其实就可以通过这样的观察来得出某些结论,或者做出判断或者预测。

 

所以,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没必要直接给出结果,反过来问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鼓励孩子自己得出结论。我知道很多爸妈都希望自己是全能的,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希望能给予最准确的回答,但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找答案,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好的方式。

 

美国的课堂上,对儿童的观察和得出结论的培养非常看重。我们看看下图美国学校做的板报:通过你已经观察到的内容,得出别人可能会做或者说的东西。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这些思维一旦养成,慢慢的,孩子即便复杂的事情也会通过观察的方式得出结论。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观察的文章,其实观察并不一定就是指科学观察,他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

 

学会做对比,并得出差异

 

 

做对比是分析的基础,可以让孩子通过说出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来帮助他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当孩子们学会了仔细观察事物,并能够分析事物之间的同异,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又往前进了一步。

 

美国的课堂非常重视孩子做对比的技能,他们的写作里就明确的有这一项技能要求。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举一个简单例子,让孩子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让他们描述两者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一般可以通过交叉圆的图形来给孩子做演示,他们重合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相似点。

 

 

下图就是美国的小学生对比较分析做的图示。

 

 

此外,比较相似故事也是另一种鼓励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式。孩子们在分析故事是相同的和不同的时,分析人物、场景、情节和其他故事元素,这些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后面,ki妈,也会跟kiki玩一些专门培养比较分析能力的亲子游戏,引导孩子去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问题。

 

讨论和分析故事

 

 

有多少爸妈,会在孩子的要求下,直接读完他们要读的书就完事了?

 

亲子阅读一般是在睡觉前,通常孩子会要求读一到两本。这时候,不妨提一两个小要求,比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你读过的故事。这鼓励他们尝试总结故事的主要思想,而不是仅仅用具体的事实来回答具体问题。

 

问一些故事中没有直接答案的问题。这使孩子根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推断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你认为作者的意思是什么?”或者“你觉得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做?”。

 

让孩子们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背景元素。比如说说他喜欢故事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孩子将故事和个人经历、个人感受进行对比。孩子们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或外界事件联系起来吗?

 

这是一个重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称为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把某一事物的某些要素分离出来,组接到另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些要素上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的过程),孩子们开始用新的方式使用信息,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想法。

 

当然,有的时候,如果恰好你又很累了,有个偷懒的办法,就是讲故事的时候,不要把最后的结尾讲出來,然后让孩子想想后,结果会发生什么事情。

 

讲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并要求孩子完成故事是另一种鼓励批判性思维技巧的方法。引导孩子们从故事中获取信息,创造性地编译,得出结论,想出自己的结局,这个游戏也可以跟孩子轮流来玩。

 

引导孩子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孩子每天都会向父母求助无数次,从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者一些他们不了解、做不了的事情。

 

这个时候,爸妈们一定得“HOLD”住,不要孩子一求助,就哼哧哼哧跑去给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就让他自己处理。(这不就是锻炼独立能力的训练么?),如果孩子碰到一些疑惑,那么也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让他自己去按自己想法尝试,“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处理?”当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不妨问问他,如果他这样做,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再让他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成功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那么也不妨问问孩子,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我们把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找出来,看看哪种最方便?

 

鼓励孩子质疑和辩论

 

 

对于稍微年长一点的孩子,当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之后,质疑就会随之而来。质疑和辩论是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一点,会质疑的孩子,说明他的判断分析能力都在增强。

 

当孩子对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质疑的时候,不要着急着去捍卫自己的观点,不妨来他探究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他们自己是怎么样得出结论的,以此来鼓励他们多思考。

 

当然,如果孩子不怎么会质疑。那不妨就从自己开始,跟孩子采取相反的立场,激发孩子捍卫自己的观点,引导孩子通过分析说明,努力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然,引导孩子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需要有理有据,需要他们自己找出支撑他们观点的事实和经验,如下图,引导孩子得出结论的正确方式来为自己的观点辩论。

 

 

说起辩论教学法,我就想到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提问的方式教授批判性思维而闻名。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学生们在提问、质疑和辩论中,自己理清了事实和真相,并因此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

 

后记

 

 

其实,细心的爸妈会发现,我这篇文章里面例举的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给爸妈提供最多的引导机会的场景。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的时候;当孩子跑过来问你为什么的时候;当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当孩子跑来向你求助的时候;当孩子向你提出疑问和反对的时候。

 

上面的场景是不是都非常熟悉呢?因为它每天都在上演。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给孩子上一课,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是机会其实孩子一直在给我们创造,就好像在那段时间里,孩子在向你散发一个信号:爸爸妈妈,我需要引导。

 

然后,这篇文章里的一些方法就是在这些熟悉的场景中,给你一些参考,一些启发,我们父母一点点小的改变就会给孩子的思维方式带来大改变。

1人评论了“02、批判性思维的日常练习”

  1. 做笔记

    一,观察推测和的出自己的结论
    二,比较相同和不同
    三,开放性问题讨论故事情节,人物
    四,讲没有结局的故事让孩子猜测
    五,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引导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六,鼓励质疑和辩论,我可以当那个唱反调的妈妈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