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妈说
跟娃一起玩的电台上线啦,在喜马拉雅FM,搜索“ki妈儿童行为手记”就可以找到。
这个电台的播出,也是缘起于一些上班族的爸妈说,时间太少,很多有价值的书公号也没有时间看,所以希望跟娃一起玩的电台,能够让爸妈们有效能够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
电台适合听,当然,文章里面会更多的有一些图片和内容,大家可以了解的更多。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怎样引导孩子更好的讲故事。
说到讲故事呢,我想好多家长都会说,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听我讲故事了,我家现在听过的故事已经很多很多了。我想这样的孩子应该很多,但是,你有没有让孩子讲故事给你听呢?
我知道,这一开始有点难,好多家长都不愿意尝试。通常,孩子会支支吾吾一会,再说上几句,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而我们的爸妈时间是很宝贵的,他们也不会有更多的耐心,于是不了了之。
其实,如果孩子的讲故事能力停留在这样的阶段,那么也许他就会一直停留下去,除非有一些机会激发或者迫使他,才会有进步。
先来说说我家的情况,kiki现在4周岁半,亲子绘本阅读是在2岁半的时候开始一直坚持,在这个期间,我偶尔会让kiki讲故事给我听,她的语言虽然不够清楚,但是有赖于绘本阅读的积累,词汇量和逻辑能力都还可以,所以故事都有一定的完整性。
前天,她给我讲了两岁时候我给他讲过的《三只小猪的故事》,讲的还不错,除了惊叹她的记忆力之外,也让我开始真正重视对他讲故事能力的培养。
kiki版本的《三只小猪的故事》,我做成了音频.
其实我一直很重视孩子讲故事的能力,在此之前我也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游戏来引导kiki自己讲故事,在这上面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一会都分享给大家。
1中美两种教育环境下,孩子讲故事能力的差异
在分享开始之前,我先来谈谈中美两种教育下,孩子讲故事能力或者表达能力的差异。
我们普遍有这种感觉,美国人善于表达和交流,演讲能力也很强,要么是各行各业的竞选就职演说,要么是发布会、会议演讲,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TED这个演讲网站,上面的演讲都不是平淡无奇的,好多都是很有故事性和煽动性,也很有力量;
而中国人普遍给人的感觉是内敛沉稳,这个形容词换种方式说的话,其实就是不善言辞,不习惯表达。
这两种文化差异追根溯源就在于儿童教育,孩子的表达能力依赖于教育环境和家庭的重视程度。
在美国,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他们有很多的游戏或者活动,都在引导孩子自己说,鼓励他们自己发表观点;而在国内,其实大多数的孩子都停留在听上面,学校的教育也都是孩子听为主,听话的好学生是老师和家长都期待的。
习惯性的要求孩子,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当然,现在的父母也很重视孩子说的能力,但是,相比较其他的能力而言,还是不够重视的。
那么演讲或者表达重要不重要呢?我想工作过的你们,一定会说,太重要了。会说 有时候比会做更重要,甚至,有些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他们的瓶颈竟然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影响升职、影响前途,我想你一定也不希望孩子以后会因此而受限。
一项调查表明,害怕上台演讲是成年人第二大恐惧的事。如果我们可以越早的,让孩子在公众前演讲的时候,不紧张,坦然淡定,那么孩子的将来也会越适应这种状态,而想要做到这点,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从孩子讲故事开始。
对孩子而言,讲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技能。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也能保持他们阅读的热情,让孩子更自信。
既然讲故事那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就开始讲讲怎么样引导孩子讲故事以及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2如何引导孩子讲故事
一、首先得让孩子有讲故事的冲动
如果你给出的一个故事背景或者要素,并不能吸引孩子,那孩子又怎么愿意,去围绕你的话题来讲故事呢?
其实,你能讲的最好的故事,一定先是能打动到你的, 这样你讲出來,才能打动你的听众。带着情感和个人喜好的故事,才会更有温度、更有感染力。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如果你发现他们在某个故事上很感兴趣,那么你的机会就来了。有的孩子喜欢公主,有的喜欢恐龙,有的喜欢动物,这些都可以是他们讲故事的题材。
其实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在一个人角色扮演的时候,比如说过家家,他就会用不同的语气代表不同的角色,其实孩子天生对表达是比较敏感的。
让孩子开口,不妨先从他感兴趣的题材着手。
二、从简单开始,先试着让孩子复述故事
如果孩子能够独立的讲述完一个故事,这对他的激励是非常大的,这种成功的体验也会让他的讲故事能力渐入佳境,所以父母也要把握机会。
一开始可以跟孩子一起接触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然后下次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孩子复述故事。如果孩子并不配合或者表达不连贯,那么就尝试一起去回忆这个故事。
不管孩子能不能独自讲述,一定要保证故事的完整,有开头,有过程,还有结尾。当然等孩子讲故事能力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要求故事有高潮,有吸引人的地方。
三、表达能力不好的父母,能培养出会讲故事的孩子吗?
其实啊,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家长,比如说,我没有艺术细胞,能教好孩子吗?还有说我自己口才不好,能培养出会讲故事的娃吗?
其实我想说,如果你不是命运论者,那么请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给孩子设限。
你的表达能力不好,是你从来没有想过因此而去改善。表达能力是种技能,更是一种需要不断训练的技能。
也就是说,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让自己在表达能力上有进步,而且是越早越好。
回过头来讲,父母的表达能力好,孩子当然受益;但是如果表达能力不好呢,孩子一样可以有其他途径去获得提升。
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一直以来,kiki听故事主要是通过我还有老师,但是前段时间,他开始想听兔子机里面的故事,听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有次跟kiki谈到不能嘲笑别人,kiki立马想到了兔子机里面听过的一个故事,并完整的讲了出来,语气跟兔子机里的很像。
所以,孩子不仅听故事,也会模仿别人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如果爸妈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妨多带孩子一起听听优秀的演讲,一起评价评价,也可以听一些,播音效果好的故事,让孩子多种渠道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引导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加入肢体语言。
讲故事或者演讲的时候,加入身体动作,其实也可以缓解个人的紧张情绪,而且会让整个演讲效果更好。但是,如果没有训练过的演讲者,要做到这点确实很难,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做一些夸张的动作、表情来配合他的故事情节,让动作和语言的配合成为孩子的表达习惯。
五、碎片化时间给孩子制造讲故事的机会
这点应该是最实用的,因为能跟孩子玩的时候,一般都是碎片化的时间多。比如,休息的时候,跟孩子翻看手机照片或者相册,找一些有意思的,让他讲讲照片里的发了什么事情,引导他尽量把里面的事情讲述完整。
还有一个方法,收集一些小卡片,装到小袋子里,可以是人物、动物或者物品等等,抽取任意三张,让孩子以此编一个故事,这个游戏跟kiki经常玩,后来就简化成,我们轮流说三个词语,编一个故事。
再说一个方法吧,很多孩子画完画,喜欢给爸妈看,当给你看的时候,也尽量引导孩子讲一讲里面的故事,如果孩子说的很短,那么就给他增加一些的内容,比如提一些疑问,让孩子解释更多的情节,有时候,甚至可以围绕这些细节,让孩子多画几幅图,编成一本故事书,孩子的成就感会更大。我有时候就会引导kiki这样做,他自制的故事书,我还一直保存着。
下面两张图片是kiki尝试自己编过的故事书,她说我来记录。
六、最后,就是持续不断的练习。
我们认为的演讲天才,他们也并不是天生的,很多演讲家在没有演讲前都无数次的背诵讲稿,进行语速、目光、体态的训练。我们应该对很多电影里的竞选片段都不陌生吧,候选人就像是一个演员,不断的训练,以期待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现实中也是如此,再优秀的演讲者,都会进行很多次的演练。
所以,利用任何亲子互动的时间,给孩子多一点表达自己、讲故事的机会。
3后记
后面,ki妈会在实践中,陆续的更新一些锻炼讲故事能力的实践性文章,有任何问题欢迎跟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