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妈说
转眼间,小朋友们都已经放寒假啦,宝贝在家里恨不得把家都折腾个底朝天,我家也不例外,可惜外面太冷不能出门撒欢,所以,ki妈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跟娃一起玩。
前两天,在家里跟kiki玩了分解岩石的实验,倒是让kiki安安静静了玩了好久,最关键的是,材料也基本都有现成的,所以,今天把这个实验推荐给大家。
-1-
准备材料
1、小苏打(碳酸氢纳):一般超市调料专区都有卖
2、白醋
3、水
4、一个储水盘
5、颜料或者食用色素
6、小滴管或者喷瓶(我家用的是过期的小泰诺的滴管)
关于小苏打:
小苏打的化学名称就是碳酸氢纳。小苏打跟食盐一样,有很多用处,可以防止物质酸化,可以用作食品膨松剂,可以用作清洁剂。
小苏打是碱性物质,跟酸发生中和反应,比如和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两者相遇,发出“滋滋滋”的冒泡声音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就已经足够神奇了。
步骤1:用小苏打粉捏成石头
超市里买的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的,加一点点水,再加一两滴色素或者颜料,然后像捏面团一样捏成小石头的样子,注意水要一点点的加。有时间的话,可以放置几个小时,这样小苏打块会变硬,实在不想等待也没有关系,可以捏了直接使用。
我们用小半包苏打粉做了蓝色和橘色的小块岩石,把小恐龙模型也搬进来,变成了一个侏罗纪世界。
步骤2:往石头上慢慢的滴上白醋,跟宝贝一起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石头表面开始产生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声音。持续滴上白醋,石头会慢慢软化、被白醋溶解,我们知道,这是因为碳酸氢钠正在跟白醋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呢。
kiki的石头因为蓝色的缘故,慢慢的好像变成了一条蓝色的小溪,冒着泡的石头,又仿佛小恐龙们在泡温泉。kiki在一旁,一边滴一边观察,玩了很久哦,当石头都溶解之后,还要求再玩一遍。
这次的实验简单,且不容易失败,幼儿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她一定要懂里面的原理,也许一开始宝贝们不容易理解,但是这种观察事物的视角,作实验的方式已经在宝贝心里埋上了种子,给他们提供了新的途径去了解事物,一旦以后有机会,这棵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