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琴|学琴背后就一定鸡飞狗跳吗?

很少聊起过kiki学琴。

 

记得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孩子要学乐器了,到底怎么选择?

 

结果是,我选择了电子琴作为启蒙。

 

报了双排键电子琴的班,一报就一年。看中它系统的教学:听、唱、弹,到后面创作的全面培养,现在学下来已经有三四个月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孩子究竟会对哪种乐器感兴趣。

kiki从没跟我主动说要学琴。以前问过她,她说喜欢钢琴。但其实我们知道,喜欢和自己弹完全两个概念。

 

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弹奏乐器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这种练习对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的督促,很难自己坚持。

 

孩子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要去这样的练习,她估计就不会有兴趣了。

 

*   选择兴趣班的一些个人看法  *  

 

给kiki报兴趣班,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1、为什么最喜欢的画画不报兴趣班,但是不感兴趣的乐器演奏要报班。

对于kiki来说,她对画画充满了热情,表达欲望非常强烈,且对绘画本身就很敏感。

 

找绘画班,如果找到好的,对他的技能上可能有所促进,但如果老师的教学是对结果负责,很可能就会打断孩子本身在绘画上的探索热情,以及表达欲。

 

所以,这块,在不确定有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反而不敢轻举万动。

但是乐器不一样,她没有学过,我也不会教。

 

2、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乐器?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过,培养孩子的审美感知力。音乐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另外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如果能够深入的学习音乐,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又会有更多深入的体会,也更能帮助孩子有更多元的情感或者艺术表达。

 

而对于5周岁的kiki,这个年龄段,是学习一项乐器比较好的阶段,所以这个机会一定是要给她留出来。

 

这三个多月来,对kiki来说,课堂上最开心的部分,就是围在老师的钢琴边唱歌,以及音乐里那一首首有歌词的歌曲。

 

歌曲一旦唱起来,人是非常快乐的。一直到现在,kiki非常快乐的时候,她依旧会哼歌。虽然,经常走调。

kiki的学琴,我是纯粹当成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去培养。

 

所以,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想着孩子能够慢慢的了解音乐,培养音乐兴趣,让她自己去发掘音乐的一些美好的地方,至于想不想深入发展,就看她自己。

 

音乐这块,我的角色就是,会一直跟随孩子一步步成长下去,只要她不讨厌,可能会一直循序渐进的坚持下去,也帮助她跨过成长阶段的每一个关键点。

 

只要她跳一跳能够得着,那我一定会是那个背后的推手。

 

*  练琴中碰到的困难 *  

 

早前对父母陪琴的痛苦早有耳闻,内心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是,事实发现,学琴给kiki、给我打开了一扇学习的窗。从学琴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循序渐进式的学习,如果犯错了应该怎么办?面对一门不怎么感兴趣的课程应该怎么办?等等。

 

下面,我一一将我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1、面对不喜欢的课程怎么办?

没有一个人能够刚刚好,总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学习也一样。

其实,一开始,kiki非常排斥上音乐课。

 

因为她不喜欢课堂里的配套音乐,她更喜欢《大鱼海棠》这些更美妙的旋律。

而后,因为涉及到弹奏,需要不断练习来达到效果的。她经常会表达愤怒:为什么要给她报电子琴?

 

但,就如我想的,每个人都离不开音乐,即便报课家长意志为主,但是我认为这也是孩子必备的基础知识。

 

所以,现状就是,面对你不喜欢但必须学的课程怎么办?

 

首先,帮助孩子了解到:

 

这个不喜欢也许只是因为不了解、不习惯。

 

这里存在一个教机就是:对一个新事物,不要凭第一印象就否定它,要仔细了解之后,再进行判断。

 

 

之前跟kiki在做岩石主题的时候,跟他说,你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去观察物体,看看长什么样子,闻闻什么味道、摸上去什么感觉。

 

这点上,用的最多,还在食物上,kiki经常一看就说不好吃,不去尝。这时候,我也会提醒他:你只是看一眼,就说它不好吃,这对他不公平。

 

所以,歌曲好不好听,课程好不好玩,你至少也要多上几节再去判断。

 

事实上,上了几节课后,kiki非常喜欢里面的歌曲和音乐,经常会不时哼唱。

 

所以,这类的体验,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也许很多东西并不如一开始想像的那样,可以减少她对新事物的屏障感,让她用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新事物。

 

以后,她如果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可以把学音乐的这段经历和她回顾一下。

 

2、循序渐进,给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点赞,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如果每个人都拿自己现在的进步和过去做对比,那么每个人都会信心满满,而信心会点燃热情。

 

老实说,kiki一开始弹琴不好,当然现在也不好,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例子。

有段时间,简直要怀疑她的记忆力有问题。但是,真的如此吗?

她的记忆力好的很。

 

感兴趣的东西,她只要听过一遍,隔了半个月依然记得。大鱼海棠的歌词那么多、也难理解,她自己要一遍遍的学,跟着音乐唱,经过了大半个月,自己终于能够全部唱出来了。

 

但是学琴呢?

 

音符记不住。一开始的时候,我要求是一首简单的曲子弹成型,但是很难,她老是记错。越是耗的时间长,越记不住,而且中间会越来越懊恼。

马上改变了策略。

 

一天多次练习,每次时间短一点。

 

每次,当她完成一个个小小的挑战,我都会和她击掌相庆。

 

我相信,任何学习都是如此。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大目标,要考多少分,要过多少级,那么,你总是在焦虑中追赶,一旦哪个部分不满意,就感觉非常沮丧。信心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击。

 

当我们把目光放在这一个个小小的目标上,看见自己的每一次成长,一步步往前走,越来越有成就感,信心反而越积累越多。

 

看似是同一个过程,但是心态非常重要,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就决定了你的心态。

 

帮助kiki复盘学习的过程,了解到有难处很正常。回头看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一点点的成长,让她感受到这份力量。也许进步慢,但是这种向上的力量也会激励她继续往前走。

 

现状就是,kiki的练琴并没有那么痛苦,痛苦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以前的进步,她确信自己现在也一样可以完成挑战。

 

 

*  孩子常说的话的应对方案  *

 

 

有时候,孩子说的话,你听到就光火。但是,细想一下,可能刚好又是一个让孩子正视学习的机会。

 

kiki最常说的话:

一开始说:“妈妈,我不会。”

我的回应: 因为不会,所以才需要练啊。你看,你以前会的,是不是就不用多练习了。

 

******

 

后面再提到:“妈妈,我不会。”

我就会笑着问:kiki,你知道妈妈后面会说什么吗?

kiki就开始心领神会的笑了。

 

******

 

kiki:“妈妈,我就是不会,一直弹错,怎么办?”

我的回应:那你先弹10遍,如果还是不会弹,那么就休息一下,下次再弹。但是,很可能,你弹了五六遍,你就会了。

通常,孩子弹了五六遍真的就会了。

 

******

 

kiki:“妈妈,这个也太难了。”

我的回应:你还记得你以前弹的《我是国王》吗?一开始的时候,你也说太难了。但是,你多练了几次,现在你就弹得很好了啊。

 

******

 

弹琴的时候,碰到一个细节。

kiki每次要是弹错一个音符,就一定要从头开始弹。

这样造成的情况,就是每次一弹错就重新开始,

越期待不出错,就越容易出错。

 

于是跟她聊起:每个人都会犯错,那出错了怎么办?

如果一个演奏家在演奏,下面有很多观众,他也弹错了呢?

他总不能说:哎呀,我弹错了,我要重弹。

 

他肯定不管前面弹的怎么样,继续弹下去,努力把后面的弹好。

kiki听了我的建议,继续弹奏了,弹错的音符,她很快的调整过来。

于是,及时的对她的改变进行肯定,并且提醒她:如果要不弹错,只有不断的练习才可以。

 

 

 

*  学琴经历过哪些阶段  * 

 

细数,陪练琴,也差不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着重于听上面,感知音乐节奏,并通过简单的弹奏音符来找到对应的节奏感。

 

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还是比较足的,本身没有难点,全靠本身对节奏的感知。可能因为学过舞蹈的原因,对节奏把握比较好,所以,一开始,kiki也比较喜欢。

 

对课本音乐一开始的排斥,也开始慢慢喜欢。

 

 

第二阶段:

 

开始涉及到音符和键盘弹奏,孩子一开始不能适应。特别是弹奏的时候,连贯的音符感知不明显,经常因为记不住音调,不知道怎么弹而懊恼沮丧。

 

这个时候爸妈的角色非常关键。

 

一味的强压只会让孩子一心远离乐器,认为弹琴是痛苦的来源。

 

我上文得出的很多想法总结都源自于这个阶段。

同时,帮助孩子识谱,写谱,为她的独立学习做准备。

 

 

鼓励孩子好的习惯:

 

kiki其实非常听老师的话,老师安排的任务,她一定要完成,积极性也非常高。所以,爸妈应该维护孩子的好习惯,不要轻易的打乱。

 

第三阶段:

孩子已经能够独立识谱了。

孩子的学习,慢慢的,我们是一定需要放手的。

陪琴,从一开始每一步都跟着,到后面远远的看着,并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到后面,不在乎过程,只问孩子要一个结果。

 

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当然,现在可能还不能做到,但是,已经慢慢的往这个方向在走。

 

*  后话  * 

 

关于陪练,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本身我很想学弹琴,但是小时候没有条件,所以,趁着这次kiki学琴,我刚好也能够学起来。

所以在学琴的热情上,我比kiki动力更足,更有热情,通常回家,只要有时间,我会经常去弹琴。

而这样的热情也会感染到孩子。

学乐器到最后都是父母的坚持,所以,至少选一个自己喜欢或者不排斥的乐器,和孩子同学。

kiki很少主动想到摸琴,但是如果我先弹奏,她也会凑过来。

 

2、学习的过程必定没有捷径,目标越是高付出的也越多。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又总是心疼孩子受的苦。正如歌词里面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取得成绩是一定要付出心血。

 

所以,即便孩子对乐器并不那么感兴趣,但是也需要她明白,做任何事情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你想得到的更多,就必须更努力才行,没有捷径。

 

3、在乎结果的同时也要享受成长,一味结果导向,只会让生活枯燥乏味。

 

练琴的同时,多方位的接触音乐,好听的歌,好看的音乐剧、优秀的儿童电影,不管是现场还是屏幕上,都可以让孩子全方位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真正希望孩子是因为热爱才不断自我成长。

 

kiki学琴的三个月,本来是不值一提的,毕竟这点时间对精通一门乐器来讲太短了。但是,有了这样的总结,后面的阶段也许会走到更从容一些。关于kiki学琴这块,后面也会不定期跟大家分享。

 

大家关于孩子学琴的心路历程,也可以留言发表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