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接触了很多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和朋友。大家普遍的观点就是,儿童早期的艺术启蒙如果要教,那么一定要把握好度。
这种教一定是带着孩子接触更多可能性,引导孩子发挥更多的想像力,而不是限制孩子的思维。
如果艺术启蒙会限制孩子的想像力,期望儿童的作品来满足成人的审美情趣,那么还不如不教。
所以,ki妈艺术启蒙在探索的,就是如何给孩子提供多样的艺术文化启发,如何让孩子通过多样化的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kiki很喜欢画画,将近5岁半的她已经能比较熟练的掌握线条,但是她的绘画对象还比较单一,龙马这些兽类居多。
所以在不影响她自己创作下,艺术启蒙会增加一些多样化的主题,引导她思考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
本期的主题是“曼陀罗”,也称mandala。说起这些,大家可能都不熟悉。
但是,我放几张图片,大家可能都觉得非常眼熟。
这些图形都是圆形居多,从一个中心点,像四周发散。在自然界中有如花开、水波晕或者蛛网,但在宗教中,表现的就更多样。
但是,总结起来,不管是花、还是十字、米字或者车轮,都是从中间一点,慢慢向周围生发。
从某种程度上说,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浪漫推测,也是带着某种对生命圆满的寄托。曼陀罗图式在人类早期文明中普遍存在,不分种族。
荣格把各文化中出现的曼陀罗图式归为“集体无意识”,指的是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关于曼陀罗图式以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感兴趣的,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这期将曼陀罗图式作为主题,是借此像孩子传到出这样一种意向,古代人通过一些特殊的形象符号,来表达他们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曼陀罗图表达的是抽象认知,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内化成一个图式。
本期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和手工,让孩子感知到古人们是怎么将对大自然的认知内化成一个图式。
准备材料:打印素材、纸和笔
仔细观察素材上的蜘蛛网,
让孩子在纸上也学蜘蛛一样织个网
关注重点:
学会仔细观察,并画下来

人类的图腾、生命的圆满,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很难一下理解,所以,我们这期的主题主要是从自然界中的“生发”现象,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界中的共性。
蜘蛛网搭建好了框架之后,是从一点引出多条经线,再织上纬线。我们把纵向叫经线,横向叫纬线。
本以为蛛网对kiki来说很容易,结果她居然不会画。她画了框架之后,在里面随意的排布杂乱的线。
当我跟她说起,你看蜘蛛网是从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开的时候,她才灵机一动,另外画了一幅。
复杂图形的构成方式,对kiki来讲也许还是个盲点。
准备材料:水盆、滴管
步骤1:
房间开灯
水盆盛水,等到水面平静,
用滴管在上空滴一滴水,观察水纹。
步骤2:
将水波纹画下来。
关注重点:
关注水波纹的特点
生活中的水波经常看到,但是不是从来没有很认真的观察过?
将灯打开,水波晕开的现象就更明显。
仔细观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水波晕开之后,又慢慢缩回来了,还原成一个圆点。
仔细想过之后,突然意识到,这是因为水波被盆壁反射回来了。(这种现象也只有开了等情况下才更明显)
跟kiki说起反射,她说跟回声一样啊。(孩子也很容易产生联想的,声音这个我当时还没想到)
在纸上画波纹,画一滴水滴下的波纹,画几滴水一起滴下的波纹。
准备材料:打印素材
问题一:
你看过树的年轮吗?
树1岁的时候年轮是什么样子的?
2岁的时候呢?
3岁呢?
问题二:
看看图片上的花,你知道花是怎么开的吗?
用两只手来表演一下。
问题三:
跟孩子一朵朵的去观察,
并尝试让孩子画一点花
关注重点:
观察与思考,开花也是从一点慢慢打开,
引导孩子认识到从一点伸展开,
是本期的一个主线
kiki画年轮也有意思,如果不是这次游戏,我还不知道她是这样理解小树成长的。
1岁的小树年轮,她画了一个,有圆心和树皮,表示1岁。
2岁的时候,她又重新画了一个,中间增加了一圈,所以,她的理解中,年轮不是长在树皮外的,而是树皮内部增长的,并逐渐变粗的。
我们用手势来演示花开,做了很多种手势表现了花朵盛开的不同可能性,可能直接张开,或者旋转着盛开等等。
我说花朵盛开的时候,也是从一点到四周扩散的,kiki表示不同意,说明明是从一颗种子开始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kiki也画了好几幅不同的花。
准备材料:打印素材
步骤1:
前面这些蜘蛛网、水波、年轮还有花,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步骤2:
故事讲解:
古代的人们,没有很好的科技水平。
他们没有望远镜、显微镜。
但是他们对自然宇宙是怎么来的,
也很好奇。
通过观察大自然里的这些动植物,
他们隐约觉得生命和宇宙都是从一个点,
慢慢发展、丰富起来的。
于是,他们做了很多雕像、或者画,
这些都看起来就好像是围绕着中间的一个点,
向四周扩散,表达了他们对宇宙和生命的看法。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曼陀罗图。
步骤3:
观察每一幅曼陀罗图,看看他们都像什么?
关注重点:
用简短的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到,
绘画可以表达对宇宙和生命的看法。

曼陀罗的图形来表达对生命、宇宙的看法,单纯从上面来说,孩子可能还是不知所云。
但是经过了从大自然中事物的观察,她对绘画与大自然中的联系,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感知。
曼陀罗图表达的是抽象认知,是将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内化成一个图式。
通过让孩子对每一幅曼陀罗图的联想,再回归到自然中。

准备材料:厚纸板片、锡箔纸、棉签\剪刀、双面胶、丙烯颜料、刷子、纸
步骤1:
拿一个大碗倒扣在纸板上,画碗口大的圈,
并剪下圆。
步骤2:
用锡箔纸把纸板圆包紧。
步骤3:
在纸板背面用胶带做一个抓手。
步骤4:
在锡板上均匀刷上丙烯颜料,
让孩子在上面用棉签画上喜欢的曼陀罗图,
注意线条画深,露出银色底面。
步骤5:
画完,将锡板轻压在空白纸上,
就有清晰的曼陀罗图。
步骤6:
用刷子将吸盘重新覆盖,
又可以画不同的图形。
其实,这个手工环节尝试了很多种方法,筛选下来,这个形式的游戏,对孩子的表达是最顺畅的。
将画好的图形,压在空白的纸上。
而印好之后的作品,又有一种年代复古感。鉴于昨天时间有点晚,没有玩的更多,后面应该会尝试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继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