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良知和现实如何传达给孩子?

原创: ki妈  ki妈亲子启蒙

三色幼儿园的最新通报情况出来了,三观震碎。

 

曾经,真相离我们很近,但现在看来是越来越远了。

 

到底社会的阴暗面,要不要向孩子传达,该如何向孩子传达?这个问题,早在江歌案出来的时候,我就在思考。

 

良知会招噩运,善良会被伤害,罪恶也不一定能得到惩治。现实不完美,甚至还很残酷。

 

不知现在有多少父母因此而给孩子各种口头警告,苦口婆心地提醒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甚至身边的老师、朋友。这样的方式可以保护孩子,但生活在防备和猜疑中,也可能让孩子对社会更漠然。

 

我想不到更好地解决办法,直到看到这部格利高里.派克的黑白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原著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也是美国图书馆员评选二十世纪小说清单第一名(排名第二的是《麦田守望者》)

 

 

《杀死一只知更鸟》一直是以反抗种族歧视的主题,为大家传颂;在我看来,它更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好案例,主人公的父亲形象,给我们做父母的,指明了条路。

 

1932年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极其严重的一年,股市全面崩盘、工人失业、农民吃草根度日,物质极端匮乏,精神极其苦闷。

 

而故事就发生在1932年,南方一个破败不堪的小镇上,通过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律师父亲怎样在种族偏见、民众愚昧、黑白颠倒下,为一位含冤的黑人辩护。

 

 

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但是芬奇律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一名公平正义有良知的斗士,更是一位睿智慈爱的父亲,帮助孩子在艰难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了解社会人性的复杂后,依然保有良知。

 

我从四个细节出发,看看这位律师爸爸,是怎样言传身教的影响自己的孩子。

 

-1-

 

1、一只手给人帮助,另一只手给人尊严

 

芬奇律师的这个细节给人印象特别深,作为当地一流的律师,他同样帮助那些付不起佣金的农民打官司。

 

农民坎宁汉就是其中一个,所以只能拿农产品来做报酬。当他提了一袋山核桃送到芬奇家,刚好小女儿斯考特在家,于是斯考特一定要通知父亲来接待。事后,芬奇告诉斯考特,下次坎宁汉来的时候不用通知他,如果他当面的道谢会给坎宁汉带来难堪。

 

 

能给人帮助已经是仁义之举,而又能考虑到他人的尊严,即便时势艰难,看穿不说穿,给别人留有余地,这就更像是一位圣者的观照。

 

每个人都有自尊,一个有缺点或缺陷的人往往非常敏感,即使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一定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那种理解对方的心理,并用巧妙的方式去帮助别人的人,不但具有智慧,而且值得人们尊重。

 

芬奇的所做所为不断受到别人尊重,也影响着身边人。

 

大儿子詹姆在跟伙伴迪尓的聊天中,知道进一步的询问可能会揭开迪尓家庭不幸的伤疤,立马示意妹妹斯考特停止询问。父亲对周围人事善意的行为,已经在影响着詹姆。

 

影片中,6岁的小女儿斯考特是一个冲动、又有点鲁莽,还不懂人事的小女孩,学校里,坎宁汉儿子没钱吃中饭,老师给他钱,斯考特却说明坎一家从不收钱的情况,引得老师责骂。斯考特放学后,把怒气撒在坎儿子身上,要揍他。

 

詹姆见状,赶紧拉住妹妹,并请坎儿子来家里吃饭。詹姆的这一幕,我分明看到了他爸爸的影子。

 

当坎儿子来家里吃饭,平时吃不到糖的他,将很多糖浆盖在米饭上,引得斯考特当面的责问,让坎儿子很难堪。家里的黑人保姆立马将斯考特叫到厨房,严厉的批评她:她的朋友到家里来吃饭,即便吃桌布也管不着。

 

 

这种种细节看起来,芬奇还有他的家人,总是以他们最大的善意来对待他们的朋友和邻居。在给人以帮助的时候,请一只手给人帮助,另一只手给人尊严。由此可见,以恰当的方式去帮助别人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你会因此而获得别人的尊重。

 

-2-

 

2、当家庭和学校教育理念碰到冲突时怎么办?

 

斯考特第一天上学,因为老师冲她大发脾气,感觉很糟糕,并说不想上学。学校老师认为芬奇教女儿的方式不对,命令她不能在家里跟芬奇一起阅读。

 

芬奇听着女儿的述说,给了她一些建议。

 

当别人大发雷霆的时候,该怎么办?

 

这段话是本片的精髓所在,“你永远不会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用他的眼光来看世界。”

 

 

芬奇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让她学会换位思考,发展同理心:这位发脾气的老师也许是因为新来,第一天上课,碰到问题很紧张等等。

 

老师偏颇的命令怎样执行?

 

对于斯考特来讲,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果她继续上学,就不能晚上不能跟爸爸一起讲故事;如果她想听故事,就不能上学。

 

这对斯考特而言,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显然,她不想上学。

 

芬奇教了她“妥协”,这是她跟芬奇之间的协议:斯考特继续上学,而芬奇晚上继续跟她一起读书。

 

 

斯考特突然发现,在她非此即彼的世界里,原来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这就是“妥协”。

 

-3-

 

3、让孩子保存良知

 

这也是全片的精髓。

 

美国人可以持枪,詹姆就很想获得一把枪。芬奇对詹姆说,如果他开枪,打任何鸟都行,但有一种鸟不行,就是知更鸟,知更鸟是一个不对人类任何破坏,还把动听歌声带给人类的小鸟,杀死知更鸟是一种罪恶。

 

芬奇把良知和爱的种子通过知更鸟,根植在儿女心田。

 

 

知更鸟也暗指那一类善良的人,我们应该保有良知,不去伤害那些善良的人。影片中,布因为小时候做错了事,而被父母监禁了20年,而正直善良的黑人也被诬告。芬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与世俗为伍,坚守这份良知,即便,为世俗所不容。

 

-4-

 

4、当社会颠倒黑白,当善良被迫害,怎么把孩子引向积极的一面?

 

影片中,芬奇的孩子见证了正直的黑人青年被诬陷,父亲因为帮助黑人而被威胁,被世俗不容,最后,即便芬奇在法庭上陈词激昂,为被诬告的黑人青年辩护。但是当地种族歧视、偏见严重,陪审团都是白人为主,他们最后还是宣告黑人有罪,黑人受不了现实,逃跑中枪身亡。

 

 

这样的现实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残酷的,法庭并没有给出公正的裁决。

 

自始至终,芬奇并没有对孩子评判这个事件,但是他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如何保有良知,肩负道义,勇往前行。

 

当法官宣判黑人有罪,芬奇辩护失败的那一刻,很多黑人旁观者给芬奇行注目礼,也让孩子明白,他们的父亲正在做着正义之事。

 

 

甚至,当案件失败后,芬奇被诬告者口吐唾沫,他依然冷静克制的擦干,此时,他的儿子就在旁边注视着他。

 

 

现实也许很残酷,但是,芬奇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们,他依然会坚持良知,永往前行,做他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剧情也在结尾处有了反转,诬告者蓄意伤害芬奇的孩子,结果被邻居解救,诬告者也死掉。

 

按照,正常的法律来讲,此刻可能会给芬奇和施救者带来很大的麻烦,虽然他们是自卫,但是当时民众的偏见,已经让他们分不清是非。当地的郡长,对整个事件洞明,给出了诬告者自杀的建议,芬奇陷入困顿。

 

这时候,我觉得就是整部片子的精华,斯考特走过来安慰父亲,认为应该接受郡长的建议,当父亲问她为什么?她说:这就好像是杀了一只知更鸟。

 

杀了知更鸟,就是一种罪恶。而保护知更鸟,就是在坚守良知。

 

 

很显然,最后,斯考特也有了对世事的自己的判断,她以后的人生会怎么样,也许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能感觉到,这份良知已经在她的内心深深扎根,即便社会环境再恶劣,她也一定有自己的判断。

 

-5-

 

结语:

 

这部影片细节处处彰显出了家庭教育的智慧,能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孩子的视角对社会进行观察,非常受中小学生的欢迎,我已经备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书,供自己和kiki以后阅读。

 

看到红黄蓝股价下跌,又有一班人抄底红黄蓝,致使股价反弹,这又何异于杀死一只知更鸟。

 

但,这就是社会现实。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环境,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给孩子种上良知善念,既能看清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也有自己做人的准则和底线。

 

芬奇给我了莫大的勇气和动力。

1人评论了“11、良知和现实如何传达给孩子?”

  1. 今天老妈和女儿发生冲突给我打电话。我理解了我女儿。我就是在那种环境长大的 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真的很重要。但是老妈我也得面子还有安抚 我看了文章很有感触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