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的是,虽然我努力了很久,但是kiki小朋友并没有领情啊,这么长时间,他基本没开口说过英语,只会两句“yes、yes、yes’”“no、no、no”,太伤为娘心了。而且,kiki小朋友很排斥英语,每次我翻开这些有趣的小本本,kiki就说不要说英语,虽然我坚持英语说,但是我知道,收效甚微。
虽然我坚持孩子应该散养,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几天看了一些公众号的内容,清一色的隐晦批判散养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方式,我对自己的行为也开始反思。
英语学习是基础工具,我不想孩子以后困在这些工具上,我希望英语能够提供给他更多接触广阔世界的机会,所以英语的功夫平时就应该花,作为妈妈,就应该让他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去慢慢接触这个工具。
其实反思到后来,还是自己的问题,没有给他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一个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点。于是,换了一种学习方式,今晚的英语学习居然初见成效。虽然不知道后面进展如何,但是作为第一步,显然还是有效果的。
kiki有很多人偶以及动物玩偶,大多购于宜家,于是晚上,我挑了几个玩偶:princess,prince,dragon,frog,让他们上演了一场英雄救美的场景:
句型是简单的介绍:
比如:hello,i am a princess;
help,help;
we are happy
诸如此类,再穿插一些自我发挥的句式。结果kiki玩的不亦乐乎,还主动说了好多次的i am 句式,这可是第一次。
讲完之后,居然主动提出来,让我再讲讲英语小本本上的内容。
所以,我想情景代入,能够激发他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后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多很多。英语是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也跟着一起说出来,值得庆幸的是,英语长句式,kiki居然说的比较清晰完整。
既然走出第一步,那么后面一定要坚持。
----------------------
以下是称得上“英语启蒙教主”的张湘君教授的讲座笔记:
大家可以看看她对儿童英语这块的建议:
孩子的成长很快,孩子的成长不可逆,我们总是怕他们错过了什么?
有一段时间,我认为孩子学英语也并非那么着急,如果家庭的英语语境也一般,再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英语学习,孩子英语收效甚微,还不如等到小学接受系统教学。
但后来,又突然发现,孩子接触英语其实是越早越好。
我们这代学习的英语基本都是从初中开始学,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单词、对话来进行,一上来就有很多要识记的内容,在那个阶段,学习有压力,很难感受到英语的美感,也没有时间,英语对我们而言只是是一门严谨的语言课程。
在亲子陪伴中,接触了很多有趣的英语绘本、很多经典的英语儿歌,这对于我这个学了十多年英语的人,居然都以前没有接触过,内心是很遗憾的。
每个阶段都有适合这阶段孩子的好书好歌,这些都会滋养孩子的生命,我不想kiki错过。
“阅读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
这是张湘君教授本场讲座的开场白,我觉得也是主题基调。她非常赞成“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英语启蒙,并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更应该从英语阅读、英语儿歌、英语游戏等等中感受到那份趣味和美好。
以这个为出发点,其实,后面的很多疑问都迎刃而解了。
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再跟大家托个底:
张教授说:如果某人说英语有口音,那他应该庆幸,因为他至少会两种语言。如果刚好他的母语是中文,那更应该庆幸,因为汉语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很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的,英语语境是很好了,但是他们又牺牲掉了汉语的语境,于是,又把孩子送回国内学中文,只是,汉语的学习难度要更高一点。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太埋怨英语语境差,因为英语语境差,我们更多的浸泡在母语中,母语浸泡的越多,我们的中文当然也越好。
张教授的这个话,其实也是回答了很多父母的疑问:父母的英语口语那么差?能来教孩子吗?
忘掉纯正的口语吧,除非你把孩子送到国外。
正视现实吧!我们学的是外国语言,肯定不可能像母语国家那么纯正道地。张教授强调国内是EFL(英语作为外国语言),还不是ESL(英语第二语言),他认为曾经的殖民地,差不多算得上是ESL,有母语和官方语,比如新加坡和香港。
所以,如果能学得一口纯正的英语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纯正的英语环境也没有关系,尽量,但不强求。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学一门外语。
家长纠结于自己的口语不好,不敢跟孩子说英语,这些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担忧。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优先级,说出来 > 流利 > 精确 > 纯正,也就是说,学一门外语,最重要的就是先说出来,然后才可能往流利发展,口语中,不用太想着精确,先想着表达出来,尽量流利的说出来,再慢慢去精确。(因为这个时候,精确已经影响到你的表达速度)
了解了张教授的一个基调、一个现实之后,我们基本上对孩子的英语启蒙就可以抱以平常心了。
下面是我们正式的内容,因为杭州讲座时间仓促略短,所以我也把上次张教授南京的讲座,一起整合起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启发。
内容以问答的形式来整理,并做了一些总结,方便大家get到重点。
1
1、孩子学英语,什么时候学最好?
这个问题,主要出于母语和英语之间会不会相互干扰的担忧。希望能找一个能够刚好是孩子接触第二语言的节点。
但是每个孩子成长不一样,没有定论。仅仅通过发音也并不能判断语言掌握的好坏。
所以,什么时候学,取决于父母对孩子学英语的期望以及做的准备。
张教授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不是最佳年龄,而是最佳配套条件:
1、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
2、丰富的语言输入以及互动
3、适龄适性的教学法
4、正确的回馈和鼓励
如此看来,重点还在于父母,给孩子学习的最佳配套条件,你准备好了,孩子的英语就可以了。
2
2、如何为孩子打造英语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兴趣?
张教授认为,让儿童自然习得语言,是在孩子低压力的情况下,供给儿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情境。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多元化的,适合孩子本阶段接触的英语绘本、音频、视频、儿歌、父母亲的日常口语。尽量给孩子提供纯正的英文音频和视频,只要孩子能够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就不会受父母的口音的影响。
张教授举了好几个如何在家里创造条件学英语的案例,比如车上放儿歌CD,家里建立英语读书角等等,多磨耳朵,为了孩子的眼睛,不建议看很多视。
同时在孩子有输出时,要及时给予正面的回馈。
在英语启蒙中,永远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发现孩子兴趣,提供资源。就比如,在英语绘本阅读中,更注重情节的展示,而不是一味让孩子认字,挫伤孩子的兴趣。
除了阅读,还有英文绘本延伸游戏、英语相关的表演等等,都可以和孩子玩起来。这里也强调一下绘本延伸游戏,这是张教授的特色,也是个人非常重视的一块,学英语,我们不同简单的当作语言来学,只有协调五官和肢体,开动大脑,全方位的进行各种维度的学习,才能更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促进英语的学习兴趣。
3
3、如何在家里与孩子进行亲子对话?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点:1、对于英语不好的父母,如何进行?2、孩子习惯母语,英语输入的时候,老是问妈妈要中文翻译,怎么办?
张教授强调了亲子共学,特别是日常生活口语,父母学到的话,可以立马运用到跟孩子的交流中,即便是一个单词,或是一个短句。前面也说了,只要孩子经常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声音,就不会太受父母的口音干扰。
张教授非常重视英语对话,认为,可以降低孩子学习门槛,延伸英语学习时间,而且可以随时进行。
这种低压力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接收,而生活中的素材,边说边做,孩子也更容易理解。
再来说说第二点,绘本阅读时候,孩子要翻译怎么办?比如,英文绘本的时候,有的父母习惯一遍英语,一遍中文。
这里,张教授也提出来,英语的互动时间,尽量用英语来表述,如果孩子不理解,可以加上声调手势、比手画脚、让孩子去猜,实在不理解,可以简单用中文透露一下意思。
这些的大前提就是不影响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英文还是中文,尽量灵活应对,实在没有办法,可以中文翻译,但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否则,学英语永远没有突破。
4
4、为什么孩子学了很久的英语,但是效果还是不好?
有了付出,就会问结果。但是在此之前,要问一下,付出是不是足够多?
如果孩子的学习效果不好,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英语的沉浸时间不足,张教授说,英语流畅的程度需要2500个小时,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
通过8-10年的学习,才可能具备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孩子学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他的重点在于坚持。
5
5、怎样选择英文绘本?
英文绘本的选择,其实是要和孩子的年龄和英语基础相匹配。说到这点,很有同感,英语还是越早学越好。比如说,有些绘本很好,简短的单词句型,很容易理解,3-4岁孩子共读很好,但是五六岁,他就会嫌内容简单,你需要找内容符合孩子口味,语言又简单的绘本。
这里也强调了家庭藏书的重要性。
6
6、多用、活用英语经典童谣。
童谣里面藏着英文的韵律,语言美感。除了和孩子多听之外,还建议和孩子平时的时候边唱边跳,适当的借助一些手势和道具,表演出来,让儿歌尽量生动。
7
7、先学自然拼读还是字母?
这个问题也是困扰我很久,张教授的讲座很及时。自然拼读在国内的早教市场非常火爆,只要说到英语辅导,就有自然拼读。但是,自然拼读对孩子是有一定要求的。
她认为,应该先字母后自然拼读。字母只有26个,而自然拼读是一个系统,除了读出26个字母44个音,还要学习180多个规则,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4-3阶段要用4年时间学习180多个规则,而中国学生主要掌握里面的80个规则,加上自然拼读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所以,不宜操之过急,否则事倍功半。
张教授说,英语是最不规则的语言,她的发展吸收了太多的其他语言词汇,比如英语字母只有26个字母,却有44个音,而且3%的字母和读音关系无法预测,所以要做好长期、循序渐进的学习准备。
在自然拼读上,张教授建议不宜操之过急,先保证有一定的输入量和词汇量之后,掌握了字母之后,再给孩子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自然拼读。
8
8、如何将跨学科学习运用到英语启蒙上?
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香港政府将在职教室委派到国外进行“跨学科学习以及开拓与创新教育”的研修,而作为普通家长,也应该更注重发展孩子跨知识学科的学习成长。
主要体现在英语启蒙的玩法上,不用局限于英文绘本。跟英文相关的科学、艺术、技术、数学、工程,都可以作为孩子亲子游戏的重点。
这点我也非常赞同,和我现在亲子陪伴的思路不谋而合,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最后,非常欣赏张湘君教授的笃定自然。我想,这一定是很有阅历的人才能具备的。
对于自然拼读和字母的学习顺序,太认同了,之前Judy在培训机构先学了一遍字母,但学的不是很扎实,伴随着第二遍学字母,也上了自然拼读,但学的非常辛苦,完全没有套路,很焦虑,但随着字母学习的越来越深入和运用的熟练,简单的自然拼读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赞成先学字母,学扎实
分享给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