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立秋

现在差不多是立秋二候,原本对节气懵懂的kiki,现在说起节气来,也能跟我聊上几句。我说到节气一候,她就会问我,那二候呢?三候呢?

 

变化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坚持的力量。

 

 

每期的节气启蒙,我只是跟kiki这样聊着,各种跟节气相关的话题,但是我没有把记住节气当作是一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一定要让孩子说出现在是什么节气或者节气有什么特征。很有可能今天说完小暑,过两天再问孩子,现在是什么节气,kiki都答不上来。

 

我更注重的是这一个过程,我们在往复的节气体验中,慢慢的形成了对自然人文原始的感知,以及让孩子拥有这样的经历:曾经,她就是和妈妈这样体验过节气的。这些都会是她美好的回忆。

 

上期中,我放了一个短视频,讲的是kiki在教我做手工的时候,数6条小瓢虫的腿,我一个一个的数;而她则告诉我:2,4,6,这样数更快。

 

后来我问她,你是怎么知道这样数快的?

 

她说,是你教我的。

 

我才回想起来,之前我也一直希望她能够掌握跳数,比如数的时候成双数。于是,有一次,我数东西的时候,就这么直接数给她听,但是我除了数之外,没有说任何说明,仅仅是数而已。所以,我的印象不深刻。

 

但是她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得出来,妈妈这样数会更快。于是她自己进行了实践。

所以,我们一直担心孩子听不懂,看不懂,其实是我们不相信孩子自身具有的学习的潜能。 我相信,若只论学习能力,我们的爸妈肯定是不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给孩子更多好的有趣的视角和体验。

本文涉及的素材均可免费下载,下载有效期7天,请至文章末尾按提示索取。

准备材料:打印本期素材

 

问题1:

最近的天气怎么样?气温怎么样?

(依旧不爱表达的可以亲子接龙)

 

步骤2:

爸妈说出细微变化:

小暑的时候,空气里吹的都是热风,

现在立秋了,

早上或者晚上风吹过来,会很凉爽。

(这点就需要早晚外出的时候,跟孩子感受一下)

 

步骤3:

拿出打印素材1,

通过素材文字,给立秋一个大概的介绍。

重点是夏天过去,秋天要来了。

气温转凉。

 

步骤4:

认识“秋”字

秋是由禾与火组成,

表示禾类作物成熟的意思

关注重点:

对气温和立秋的初步感知。

秋的写法。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至此,天气会越来越凉快。当然,后面还会有秋老虎,所以,下一个节气是处暑,但是暑热基本已经消了大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从小满芒种看到的禾苗,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抽穗了,预示着不久而来的丰收。

 

据说,立秋的时候梧桐叶开始掉落,梧桐树是最早感应秋天,最早掉落叶的树,我想,后面还是会带kiki去看梧桐树,采集梧桐树叶。

 

据说,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

 

这期里面,认识“秋”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方面。秋包括了“禾”和“火”,表示了禾谷成熟。但是最早的时候,秋并不是这么写的,最早的象形字是表示蟋蟀开始躲进洞中,表示秋来了。

 

 

 

 

 

准备材料:打印素材

  步骤1:

了解立秋有哪三候,

以及对应的含义

步骤2:

(生活体验,放在非主题时间进行)

1、早晚户外凉风的体验

2、早上早点起床去观察户外露水

 

关注重点:

对立秋有个初步的印象。

两个生活体验,摆脱了主题时间段控制,

不安排在主题时间内的体验活动,

有助于孩子真正的感受节气,

同时也拉长了这个过程,

让孩子浸泡的时间更久

 

kiki对物候,慢慢的有了感觉,同时她也开始去联系我们的实际感受。

 

对我而言,关于初候凉风至的感触是最深的。小暑的时候,温风至,那时候真的是感觉晚上都是温热的风,但是一到立秋,果真早晚凉风习习。

 

一旦有了这样的链接,我们就不免要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多么精准的描述。

 

 

物候里面除了感受早晚凉风,关于二候白露降,这也是我和kiki准备去观察的。早上的时候去观察晶莹的露水。

 

 

三候寒蝉鸣,我们也许很难仔细分辨,但是我们可以关注蝉声,关注蝉声究竟什么时候会消失。

     到户外农田带孩子感受农耕,感受立秋 。之前在小满那期里写过,农耕和大自然不一样。

 

我们一直说的野外,是一种未被人类改造的天然环境。而农耕则是自古以来,人类从改造自然,从土地中去获取我们必须的粮食,土地就像是我们的母亲一样。

 

而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他们不知道我们吃的面包,吃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当他们看到这些食物是从哪里长出来的,看着禾苗一点点长大,眼看着它们抽穗,看着农民们耕种,看着农民们收获。

 

 

(下农田偶遇硕大的水牛,据农民说有2000多斤重的水牛,眼看着她悠悠的淌过小池塘)

我想孩子对于收获,对于粮食的感知又会是不一样了。

 

标题里面,我提到了论孩子接地气的重要性。其实,这也是我节气启蒙一直努力的一个方向。

 

城市里的孩子好像都有一种城市病。他们看起来都很精致,瘦弱,他们知道的很多,掌握了很多技能。但是,我们也发现,他们中的很多物质欲望很强,急躁易怒,不是被安排着学很多东西,就是整天和电视电脑手机找交道。

 

 

(宽广的稻田,看中有种阔达,脚踏实地的感觉)

他们就好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着脆弱的一面。

 

而我说的接地气,则是带着孩子不仅回归大自然,也经常带着孩子去了解农耕,了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了解万古以来的生产作息规律,这些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带着kiki去农田,从一开始的,她会有点不适应,比如穿着凉鞋的,脚上弄到一点沙子,她就会嚷嚷。

 

 

(一开始面对杂草丛生,吓得不敢伸腿,慢慢的开始适应了天然的凌乱)

但是,慢慢的,她开始好奇周边看到的一切。我们在稻田麦地旁边看的野草,也是禾类植物居多,这和平时看到的野外不一样。

 

 

 

(捡到一枚莲蓬干花,也要捡回去当宝。)

农田少人烟,有时候会碰到耕作的农民,我们难得享受一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

了解二十四节气,就越发的觉得谷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二十四节气,基本上就是小麦和水稻生产种植的周期。

 

我们看到立秋中的“秋”,其实就是禾类植物快要成熟的时候。这次下农田,我也是斗胆一猜,夏至时看到短短的禾苗,想必现在至少要抽穗的。

 

结果到了农田,真正的印证了:看到了稀稀落落的稻子出来长出来了,那些被沉甸甸的稻子压弯的穗。立马生动的展现了“禾”的最初的象形字。

 

很难说清,带孩子去观察农田,接地气,真正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生机勃发,向上生长,农民忙碌田埂播种收获,确实给了我更多向上的力量,让我更感恩,知足。这也是我想把这份感觉通过下农田,来跟孩子一起分享。

 

 

(抽穗的稻子,我也已经有几十年未见了。想起了小时候随妈妈稻田放水的光阴)

 

 

即便再先进的社会,粮食依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现在的禾稻也分很多种,农民对水稻的品种也做了标签的说明。

还看到了紫色的禾稻,低矮的蜻蜓围在这里。原以为是一块荒地,竟然也是郁郁葱葱的长着还没有抽穗的禾。

我们是傍晚的时候去的农田,只要你开车越远,离城市越远,就越容易找到这些地方。傍晚的时候,暑气已消,凉风习习的吹来,非常清爽,kiki直呼好舒服。不经应验了立秋初候的凉风至。

农田附近偶遇荷塘。

我们采集了硕大的荷叶和莲蓬,荷叶可以当伞。

撑着荷叶,走到田埂上,脚步轻盈。

 

 

夕阳下的农田,宁谧的美,我们也披着晚霞要归去了。

 

回家家中,将偶得的莲蓬剥开,得到了很多莲子。

 

 

莲子的薄薄的皮依旧可以再剥去,这时候,吃到的莲子,非常嫩,有甜味,一点也不苦。莲子皮剥开的内里,有点粉粉的,像荷花。

 

 

ki爸说,他小时候经常这么吃,但是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吃到这样甜美的莲子了。

 

关于立秋的节气视频,帮助孩子回顾立秋

https://v.qq.com/x/page/g07492oxq7g.html

1人评论了“10、立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