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主题继续接下去,现在属于小暑第三候。这段时间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我不做多引申了,直接开始主题,有问题也欢迎跟ki妈微信交流:maoerhutong
本期虽然是小暑的节气主题,但是我们应该了解到节气其实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平时说的日历、月历,历法,这些其实都是按照天体运动来得出的规律。
所以,了解节气势必是与天文联系在一起的,而天文也是与地理紧密相连的。所以,ki妈节气启蒙主题,不是一个仅仅关于节气的主题,你可以理解为STEAM。
也绝不是胡乱的知识点拼凑,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互为关联,有很强的逻辑联系。
本期的内容就是从上期的夏至开始,了解到人们确定夏至,是因为商朝前的人就观察到夏至日是一年之中,中午影子最短的一天。由此,我们通过节气,关注到太阳影子的变化,以及对我们节气和时间的影响。
我们通过太阳的影子,来判断节气,同样也判断时间。但是我没有直接拿日晷来操作一番。而是引导kiki去了解,人们一开始是怎么样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并因此来思考,人们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而本期主题,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后面,我们会进入到关于时间更丰富的主题活动中,一步步深入的了解时间。

准备材料:上期的素材、或者手工
问题1:
还记得上次是什么节气吗?
我们玩了什么样的游戏?
(提示语:那个节气表示夏天正式开始了。
天气慢慢变热,阳光直射到头上。
那天是一年中,中午太阳的影子最短的时候。)
步骤2:
拿出夏至的素材,
共同简单回忆一下上次的过程,
以及复习汉字“日”、“月”、“明”
问题3:
这段时间感觉天气怎么样?
跟夏至那段时间比呢?
(夏至一直下雨,小暑不下雨,变热)
让孩子观察天空,具体描述一下天气如何
关注重点:
回忆有助于帮助孩子将节气串联起来,
节气都是承上启下的。
同时,5岁半开始进入识字阶段,
所以,开始进行系统汉字输入。
其实,如果一下子让孩子回忆起来有点难,但是当我们讲到了当时动手操作的点点滴滴,kiki就会马上想到了当时发生什么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动手,以及回顾。
因为知识点前后有联系,所以,唤醒孩子之前的记忆,更有助于顺利的进入到本期环节。
我们主要围绕这夏至的三个特点:蝉鸣、梅雨以及天热,还有我们外出找过半夏草,却最后没有找到。互相约定,明天夏至,我们还要去找半夏草。
同时也简单的跟孩子聊起,上期中关于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以及太阳直射点、四季的关系。因为今天的主题还会用到日地运转。
继续复习了之前认识的一些字,我们的汉字主要就是这几期的节气启蒙中的。包括夏、日等常见的字。因为孩子自己涂抹过字迹,这些都有助于他回忆。
关于这段天气如何,反差很强烈。我们讨论了气温、云朵的变化,我们互相展示了最近拍的云朵的照片。如果天气好,还可以当时就和孩子去外面观察小暑的天气情况,感受一下。
准备材料:打印素材
步骤1:
妈妈总结:之前一直梅雨不断的夏至,
慢慢变成了现在每天都是炎热的晴天,
这段时间的节气就不再是夏至,而是小暑。
步骤2:
翻看材料,做简单的介绍。
并且转移到两个汉字:“小”和“暑”,
解释意思,学着写一下,
并且在材料上找出相应的字。
步骤3:
了解小暑三候,给孩子做简单的介绍。
关注重点:
对小暑有个初步的印象。
经过第一步的对话,基本确定了和夏至很大的不同现在,这个阶段被称为小暑。
跟kiki聊起,听到暑,第一感觉是什么?他说了暑假、暑托班。
我们通过文字的演变去了解暑,还有小。但是kiki他说,他已经会写小了。
引导kiki把小、暑、夏圈出来,结果,kiki还找出了雨字,说明这些汉字的形状对他还是有记忆的。
圈出来之后,我们读了上面的内容,当然,圈出来的部分kiki读。让他感觉一下读文字的感觉。
小暑三候,简单了跟kiki一起了解了一下,因为备注已经非常详细了,简单延伸一下就可以了。
kiki对这次的三个候都非常感兴趣。打算平时在自然中也跟他聊一下。
准备材料:地球仪、乐高小人、手电筒
问题一:
之前我们用地球仪演示了,
地球是怎么样围绕太阳转的,
绕着太阳转一圈要很久,要一年。
那我们一天中,地球和太阳是怎么动的呢?
(给孩子充足时间表达,如果答不出,最后提醒白天黑夜)
问题二:
太阳白天的时候会自己移动。
太阳真的会动吗?
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太阳是不动。
一天中,地球绕太阳移动非常慢,
但是地球可以转一圈。
演示三: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
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转),
观察太阳和乐高小人位置的变化,
同时观察影子的变化。
讨论四:
将这个变化画在平面上。
(人是固定的,太阳在头顶上的位置)
关注重点:
地球自转是从北极看是逆时针转;
地球上的乐高小人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
本期的重点就是地球自转的时候,太阳和乐高小人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乐高小人表示kiki站在我们的城市上。演示了,从中午12点太阳在头顶,然后慢慢的地球自转,小人和太阳的关系。
拿了手机电筒照,头顶直射,影子最短,然后地球逆时针运转,太阳移动到了小人的左侧。
慢慢小人看不到太阳了,已经到了晚上了,影子也越变越长,最后全部黑暗。
转了一圈后,经过了黑夜,慢慢的小人又看到太阳了,这时候,太阳在他的右侧。所以面朝北的时候,太阳是从他的右侧慢慢移动到左侧。
观察到这些之后,我就就在下面的步骤里画了一个平面图。
准备材料:打印素材
讨论一:
将太阳和小人的位置关系画在纸上。
问题二:
讨论,小人有个好朋友,
约了太阳出来的时候见面。
结果好朋友睡过头了。
假设那时候没有手表和时钟
然后,大家不知道怎么约时间,
你能想办法吗?
讨论三:
(这个是一个假设的阶段,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时间测量。
关于时间测量发展史,后面会正式作为一个主题给孩子介绍)
关于具体过程请见下面6张演示图标,
每个表我都会解释一下。
重点: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测量时间游戏,
而是从时间的由来出发,
了解时间的变化。
为后续关于时间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游戏4的图表,
正好是我们后续做日晷的参考。
下图1: 游戏3延伸出来的平面图,小人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变化图,以及白天晚上图。和地球仪上的演示一一对应。(关于这个太阳运动过程,后面会专门有主题和孩子一起观察)
下图2: 一开始有人将时间分为4份。因为太阳在头顶最好测量,所以,他们把这个时间设为零点,依次就是0,1、2、3、4(0)点。
下图3: 但是,时间还是分得太粗了,1个小时太长了,于是大家又把一天的时间分割为12个小时。(这个跟时钟很像,但是发现,他的日出时间和现实中的时间是对不上的。比如太阳下山不是3点钟。)
下图4: 还是觉得1个小时太长了,继续分,分为了24个小时。(就是我们现在一整天的时间分割)
kiki按着时间数了一遍,现在好多了。(但是日光和时间对应不上,于是后面继续变化)
下图5: 大家最后一致确定半夜为0点,然后往天亮方向,时间逐渐增加。这个时间就是我们现在的时间,也完全表达了太阳状态的时间。
我们拿了手机出来看时间,刚好是21:00,按图上,就可以判断出太阳的位置,我们正好是晚上。
下图6: 因为钟表上放不了太多的刻度,所以,就放了12个小时,12个小时是从半夜到中午的12个小时,也可以是中午到半夜的12个小时,具体是几点,我们可以结合太阳的位置和时间来具体确定。
这次知识非常简单的笼统的让孩子对时间测量有个初步的概念,下一期应该会有更多关于时间历史以及测量的游戏。
特别是测量的时候,如何将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也量出来?这个需要跟孩子一起去思考,时间只是其中的一种。
至此,我们对时间的划分有了一个概念,这样也帮助孩子对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产生比较好的联系,增强他们解读的好奇心。然后关于时间分段,是如何测量,用什么为标准,这就是下期我们要做的主题游戏了。
每一期后面不会放太多,是考虑到孩子的吸收能力。一步步来,大家都不用着急,一切水到渠成。

关于小暑的节气视频,帮助孩子回顾小暑
https://v.qq.com/x/page/u0655gblkub.html
ki妈真是懂的太多了,我们之前没有启蒙过节气,但是看到ki妈如此认真详细的记录,我也想开启儿子的节气启蒙,但是还是怕目的性太强,我和儿子的互动总是很死板,不知道怎么让孩子更有兴趣和我一起去观察和探讨!ki妈,谢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