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英语学习的底层逻辑(全)

英语学习的底层逻辑(全)

【衡量掌握一门语言的标准】

衡量一门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准应该是语言技能的掌握,更通俗的讲,就是听说读写都可以。对我们来说,最难的还是语言的输出,特别是[口语]。

【听说读写】是咱们最日常、最直观、最外化的一种能力体现,而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比较好的掌握一门语言,也可以说是实现了【语言的自动化】。

关于什么叫做语言的自动化,可以理解成,就像母语学习者一样,不需要在说话的时候还要想单词语法等这些规则,也就是说,你说话的时候,除了花费脑细胞在构思idea或者陈述逻辑以外,对于language的关注是相对较少的,就是你不会出现那种”咦,那个单词是啥来着,xxxx该怎么说来着,这里要不要加s”这样由于语言本身不熟练而出现的卡顿现象。也就是跟母语一样,只要你有mental idea,你能够直接从大脑中提取出与之应对匹配的语言符号,也不会大量的脑细胞花费在回忆单词或者语法上。

实现[语言的自动化], 可以说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核心标志了。将那些外在的规则,转化为内在的直觉(更准确的讲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转化,后面马上会讲到, 外显知识可以理解成我们学习的规则,而内隐则可以理解为是acquire到的一种能力,也就是现在总说的【习得】。

大概就是说,我不知道就是native speaker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但是我就是知道怎么说,feeling for instinct; 对于成年人,像孩子一样去有acquire的能力是不太可能的,you can learn the rules, but it doesn’ t mean you have acquired the rules.

但好消息是通过后面学习的东西,也是可以是转化为成那种内隐知识,也可以理解为知识上的内化,变成你直觉或身体的一部分。说起来非常容易,但路漫漫,需要很多语言输入的积累。

还有一个有一点类似但也不是很相同的标准就是否建立起[英语思维]

而要达到以上的标准,在文中开头给出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已经给过一个基础公式: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外语学习者,主要的学习路径应该是:语言知识+积累语料库|大量输入(相关二语学习理论:massive comprehensive input+narrow input)+ 输出练习;

接下来,先讲关于语言学界非常非常重要的几个概念:

01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在语言的学习目标当中,一般会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知识】,另外一个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语音,而语言技能则是指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听说读写。

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s】的关系,就好比,【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就是knowledge, 但是真正的过好这一生的话。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需要需要去把道理日常化践行的能力,也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知道很容易,做到却需要大量现实实践。知识是告诉你如何游泳,你的手和脚都应该做什么,是一种信息,技能是你真的能做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中间需要是身体力行的践行,骑自行车如是。

学语言亦是如此。语言是一种技能,而非知识。所以,一般来讲,对于咱们这种一般的外语学习来说,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应该包含这两个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知识只是这个过程中的拐杖,能力是目的。知识可以忘记,但是技能很难的,对,就是想忘都忘不了,祝大家都有这一的烦恼^_^。

不信你可以想想,你是不是对于一些语法规则已经不记得是怎么来的了,但是你就是会用了,比如加s或者es, 让你细数在哪些情况下加es, 你可能也说不全或者说不上来,但是在某个具体的单词使用的时候,你就自然能够用对,这就是语言和技能的关系,学习走路的时候需要拐杖,但是等到你能自行走路的时候,拐杖是就是可以抛掉的。

但是最前期你还是需要知识来作为指导,来可以练习,前期需要花费一些conscious effort, 但是后期你的一旦获得或者这项能力,就不要你大脑继续做功了。

语言能力,其中不仅仅包含被动的听和读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receptive skills,也包括说和写这两项输出技能,也就是productive skills.

而现行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讲和测了太多的知识,而对于语言技能的训练相对较少,就算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人到了国外需要大量的进行阅读或者做信息的筛选的时候,也会存在着非常痛苦不适用的过程,这其中不仅仅涉及阅读时候的语言解码能力,还涉及阅读技能中很多是 subskills, 比如迅速摘取信息、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等等,这里就不做细致的展开了。

以上是对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两者关系、和现行很多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梳理。那这时候有人就会说,为什么外国人也不学语法,却可以自由交流呢,这只要想一下我们学习母语就好啦。这就要引出第二给概念。

02 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

千万不要被术语吓到哇,很简单,隐性学习就是你不知道你在学习的学习,也就是英文中所说的 pick up,或者说是 unconcious learning.

就比如说,咱们小时候学汉语,就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观察大人跟大人的互动中自然就理解到了,没有专门的像我们在学校里一样,专门的的去分析语法结构或者背单词,或者也可以说出是acquiring it without studying it. 就是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下自然习得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是隐性学习。

显性学习,则与隐性学习相对,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的学习和研究,专门去记忆单词或者学习语法规则。

很明显,语言知识帮助我们理解 target language,从而更好最终实现“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我们是非母语者,无法做到native speaker 一样,即使对语言知识全然不知也完全不影响语言的使用。语言知识的掌握可以让我们更系统的理解所学的语言。

所以,对于青少年或者成年的外语学习者,一般都要通过相对理性的学习“”语言知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target language的内在语言规则,所谓 “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然而,这些并不能完全保证完全的语言技能的获得,就是“听说读写”能力。除了以上,中间还需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环节。

之所以强调一下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或者语料库的浸入,是因为我们提到过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单独的掌握了词汇和这是句子的合成规则(语法)就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去搭建任何的句意,就像是掌握了数学的一个公式一样,可以举一反三,语言的学习其实是更加繁琐的。

简而言之,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二语学习者来说,是有利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