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层

     ki妈说:

每期在开头都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一两天的思考。我每天的日程基本都是在做主题、陪孩子玩,写文章中度过,中间穿插很其他的一些生活事情。

但现在基本重心都在主题游戏的设计和实践上。考虑到时间精力分配,所以,对生活学习的思考就直接放在主题游戏中一并跟大家分享。

 

 

地理启蒙中关于地球主题,起源于kiki对地震的担忧,于是有了上期介绍地球内部结构的专题,以及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这期将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地层结构,后面会涉及到人类比较熟悉的岩石层,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质结构,再往后是大气层,地月关系以及太阳系九大行星等等。

 

越是深入的发掘知识,就越会发现,万事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通过系统的亲子主题游戏,来慢慢搭建起这张复杂的网络。

 

 

其实很多小朋友也许都看过不少关于宇宙,关于九大行星的绘本和电影。但是,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大家通过绘本去了解这些知识,其实都是非常碎片化的。

 

现在并不缺知识,互联网上大把大把的有,但是这些只能称得上碎片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比碎片化阅读更重要,这也是我这两年在陪伴kiki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在做的,给孩子构建最基础的底层知识体系,不为升学不为高产出。

 

所以,包括地理在内的ki妈亲子启蒙系列,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去吸收哪方面的知识,而是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孩子去建立最初的世界观,并因此带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环境的思考。

 

 

再回到本期的主题中来。

 

本期的主题继续是探索地球的内部。

 

上期我们通过橡皮泥的非常简单的展示了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孩子对地球的形成有了一个大概的模糊印象。

 

因为后续我们会涉及到对底层物质、岩石的探索,所以这次,对地球内部的探索会更深入。

 

46亿年前,太阳系大爆炸中,地球诞生了,那时候还是一片星云,高速旋转中,因为万有引力,吸引了周围的很多物质,像铁、镍这种密度高的物质渐渐的沉到地球的中心,形成了地球的铁质内核,其他镁、铝、硅、碳、氧、钙较轻的元素浮在地核外面,形成了原始的地幔。

 

 

(英文版给需要双语的爸妈)

 

因为地球表面水的加入,原始地幔的顶部温度降低,这些因素的合力下,地幔开始选择性的熔融,于是除了固态流动的软流层。(下部的地幔因为高温高压的情况下,是固态的。)

 

再往外,因为温度的继续降低,表面的物质以固体的形式出现,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

 

 

 

以上的这些演进是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

 

软流层被认为是火山岩浆的来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漂移。地壳只是非常薄的部分,分为海洋地壳和陆地地壳,而板块运动是包括整个岩石层的。

 

 

岩石层是我们人类目前探索开发研究比较多的地层,这里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岩石是多种矿物质混合的,而矿物是纯净单质结晶形成的。有些岩石有一些空隙,为矿物质结晶提供了空间,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矿物。

 

我们看到的各色宝石、石英、水晶、金刚石都是在岩石层中。

 

岩石层分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些岩石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火山岩直接产生于熔岩冷却,较为疏松。沉积岩是地面岩石以及生物长期风化沉积的产物,沉积岩是占了整个岩石圈的75%。

 

 

沉积岩里包含了绝大多数的矿藏,石油、煤炭这些有机材料就大量存在于沉积岩中。这里也能找到大量的生物化石。

 

变质岩是沉积岩或者火山岩遭受了不同的外力作用,有了新生结构,产生了变质后形成的岩石。

 

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我们理清了地层的各层关系,于是开始了今天的主题手工。

准备材料:纸和笔

问题1:

上次我们了解了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你能给我讲讲吗?

可以边画边讲。

问题2:

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能给我讲讲吗?

关注重点:

让孩子凭借自己直观的感受,

任意发挥。

kiki对与地球的外形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涉及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并没有仔细的进行分辨,所以,她画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在地球的形成那期主题里,跟kiki简单介绍过地球是怎么形成,以及地球的大概分层,因为当时还做了一个手工,所以,她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于是大致的在纸上画了出来。

 

 

这个游戏又让她联想到了海底的灯笼鱼,于是她立马又画了一个。

 

 

关于宇宙、以及地球的形成有很多种推测,等到一定阶段,会专门出一期各种假设的集合,借此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

准备材料:纸、油画棒

从地核开始,边画边向孩子展示

地层是如何慢慢演变而来的。

(基本就是我开头整理的那部分内容)

从地核到地壳。

 

关注重点:

只是讲述重点的线索,不用太过讲的具体

关于岩石层具体分类的那部分,

放在下一个游戏具体再细讲。

 

 

拿着纸,通过各色油画棒来跟kiki讲述地球是怎么从大爆炸开始,成为一团高速旋转的星云,吸引周围的物质,怎么形成地核、地幔,这里强调了软流层,因为上一期内容涉及到了地震,软流层就是岩浆喷发的来源,并依次着重介绍了一下岩石层。

 

 

问kiki平时会见到哪些金属矿石,这些东西都能在岩石层找到。

一边讲一边画,地层的形成基本就是文章开头讲的内容。

准备材料:黑色等各色卡纸、剪刀、胶水、油画棒

步骤一:

给出材料之后,先让孩子去思考,

怎么样做展示册?

步骤二:

黑色做封面,对地球分层选择各色卡纸对应,

在颜色选择上,和孩子一起商量好。

步骤三:

以父母为主,按照地层的各个比例,

将不同的地层剪成不同的圆形,

最开始是地壳部分,

蓝色表示,并在上面用绿色笔画陆地,

依次剪下岩石层、软流层、

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等。

并将中间部分粘贴起来。

软流层和岩石层分布不均匀,有的厚有的薄,

薄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岩浆喷发,

所以在卡片上也显示出来了

 

步骤四:

 

在岩石层,分布着各种矿藏,

问孩子知道哪些矿石,并把这些画出来,

剪下后粘贴到岩石圈部分。

 

将之前手绘的地壳对比对,拿出卡纸,跟kiki说,我们要做一个展示册,展示地球的分层,kiki听了很感兴趣。

 

 

让她先去构思一下怎么来制作,她比划着,提供了一些意见。

 

 

最后,按照我原来的计划进行,按上面的步骤去一步步完成,kiki打下手。

 

 

每层地层的大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可以拿原来抠掉的卡纸做比对,画一个较小的圈,可以关注一下分层的大小,一般来说,地壳是最小的,岩石层也不大。关于深度的问题,这里只有个大概,以后会跟孩子更深入的去涉及。

 

 

在岩石层,可以找到很多矿藏,所以,这里让kiki手工做了一些矿石、石油和煤,下期内容会着重在岩石层上的探索。

 

 

演示册做好了,看起来很貌美,跟上次比,这期的地层探索的更深入。

 

准备材料:游戏3成品

 

步骤一:

将制作好的地球层让孩子来进行演示说明,

也可以由父母来向孩子讲述。

 

步骤二:

提出一些问题:

岩石层在哪里?

矿石一般分布在哪一层?

哪一层是固体的?

等等

 

成果检验阶段很重要,让孩子去做演示说明或者父母做都可以,帮助孩子理顺这个手工的依次顺序。

 

我们在进行了第一次的演示说明之后,晚上睡觉前,kiki又拿着演示册过来,让我给她去讲解。单纯看书和通过做手工来演示,效果差别很大,手工会让知识的呈现更立体。

延伸阅读:

非常精华的一个小短片,10分钟,从地球的产生到人类文明,值得跟孩子一期看。

https://v.qq.com/x/page/c0330h4rnlj.html

3人评论了“11、地层”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