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带娃去北极(下)

 

昨天在我写攻略的时候,kiki在一旁做手工,她一直琢磨要做个立体贺卡给我。

我也好奇这次是什么主题,因为她已经送过我一堆爱心主题的卡片了。

 

也没过多久,卡片递上来,我眼前一亮(终于不是爱心卡片了)

 

 

半个地球上,一半是大雪纷飞的北极,狗拉雪橇的速度快到人也飞了起来;一半是我们阳光明媚的家,有绿树还有吊床。ki还让我再中间写上“地球冷和热的温度器”几个字。

 

虽然简单,但她把这些个人经历生活化的体验场景,融入到自己的绘画手工中,加入自己的理解,用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这其实就是我希望kiki绘画里真正可以传达的内容。绘画是她个人经历、想法、思考传达的一个途径。

 

而,带孩子旅行,可以给孩子更多不一样、奇特的经历体验。从这个小卡片来看,也让我感觉北极之行非常值得,为孩子了解周围环境打开了不一样的视角。

 

下面继续上期内容,很多朋友都很好奇这次的花费,其实我们是订了飞猪“机票+酒店”的套餐,并且包含了早餐和晚餐,这两块是大头,其他的都是看你自己的需求而定,从舒服度和体验感了来讲,性价比还不错的。

 

 

D4  伊瓦洛 ✈︎罗瓦涅米 圣诞老人村

 

严重的倒时差,睡眠不足,但还是按捺不住玩的冲动。

 

凌晨三点,生物钟到点了,看到ki爸在穿外套,他说极光指数高,没准运气好,能看到极光。如此贪睡的人要半夜追极光,我就立马跟风出了门。

 

好吧,出来玩,就别惦记着睡觉了。

 

以下是当晚极光app播报的指数,现在看来,那天的指数还算高的。

 

 

零下30多度,冒着极寒,和ki爸两人在北极扛着三脚架追极光,也算得上近年来比较浪漫的一事了。

 


 

突然想起10年前,两人还一起经历过能见度不足半米的大雾,打着龟速的出租车在路上的情形,极端的气候总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我们整个旅途中第二次追极光。这里说说极光的形成,因为明天去的北极博物馆有对极光详细阐释的图示,这里先拿出来演示一番。

 

 

太阳一直在喷射着带电粒子流,也叫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大部分会被地球磁场推开,但还是有一部分在磁场的空隙间进入大气层,通常是在南北两极,形成了极光。

 

下图就是极光强度的活动图,将下图和上图对比,就能明白,为什么极光的分布在南北都是“C”形的,因为强烈的一侧就是太阳所在的那侧。随着地球的自转,极光也会出现在南北极的不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使彗星产生尾巴的也正是太阳风。彗星在靠近太阳时,星体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被太阳风吹到后面去。

 

多亏了地球磁场的保护,否则太阳风就会对地球空间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记得早前听说过的太阳风暴会导致全球通讯中断,说的就是这个太阳风。

 

当晚凌晨三点多,虽然附近有光污染,但是繁星很多,借助单反捕捉到了肉眼看很微弱的极光。

 

 


做成动图,可以看到极光迷散状的变幻,只是当时应该多喀嚓几张。如此看来,也算对晚上的追光行动有了交代。

 

 

追完极光,已经无心睡眠,想着这是穹顶小屋的最后一晚,第二天就要坐大巴去罗瓦涅米。于是洗漱收拾完毕,然后坐等天亮一阵拍。

 

这次旅行,我还准备了一个小道具,泡泡液。

 

曾经和kiki一起尝试在冰箱速冻泡泡,希望能够维持一个泡泡球体的形状,几次试验无果。

 

我想求证低温下是不是真的能够让泡泡像下图一样瞬间速冻。

 

 

昨天进行了一些尝试,低温下确实可以吹出泡泡,而且泡泡破碎的瞬间会变成薄薄膜状冰片,在空中飘。只是,都没有变成小冰球。

 

于是想趁着伊瓦洛的极寒进行最后的一次尝试。

 

 

这次将泡泡像着玻璃面吹,有破碎。居然,也有保持了完好的球形,并冻住了。

 

 

 

这样一种小小愿望,能够被验证达成,内心还是很开心的。

 

孩子们依然泡在雪地里,乐此不疲。

 

 

 

 

幸亏起得早,小伙伴们又忙不颠得享受雪中的乐趣。

 

时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用过早餐,一路飞奔去罗瓦涅米,正好借着巴士来看看芬兰的山川河流。

 

白茫茫的天地,重点是她的河流也是完全被冰雪覆盖,一路如果看到空旷的地面上,有一些人影,八成就是在冰钓,这里多鳟鱼。路上也会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驯鹿,据说在这个拉普兰地区,驯鹿比人多。

 

可以通过巴士拍的小视频,感受一下一路白雪覆盖的森林。

 

这般极冷的天气,只有针叶树可以存活,所以路边一颗颗树干笔直的松树和云杉后,就别无其他。芬兰除了南部有一些落叶林之外,大多数都是被针叶林覆盖。这种植被奇观,也是很有趣的视觉体验。

 

虽然芬兰都是针叶林,但是针叶林里的树却又是多样化的。查找了一下,针叶林的树都有以下一些品种。

 

 

这片地方,最打动我的不是一样的松树,而是不一样种类的云杉和松树都是笔直的高耸挺立着、紧挨着,接受持续大雪的拥抱,一直到结成美丽的树挂,变成一个个带着白色盔甲的树精灵。

 

 

 

 

 

看着无边际的白雪,稀疏的小树,斜弱的阳光,霎那间有种天荒地老的感觉。

 

中途经过一个服务区,停留休息,发掘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明信片。

 

 

在芬兰的极寒地带,被称为拉普兰地区,这里的土著居民被称为拉普兰人,或者萨米人。在跟kiki做地理启蒙的时候,就提到过几次萨米人的文字图像。

 

 

因此还做了萨米人的小帐篷。

 

 

这次能够亲眼来到萨米人的家乡,看到这种文化元素,对孩子的文化认知也会有一些触动。

 

 

非常喜欢这些魔幻的极地生活表现形式,把下面几张明信片都收录入这偏游记中。

 

 

 

 

第一次觉得大巴三个小时的车程太短了。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就应该在行驶路途的窗口多看看,还没看够,就来到了我们此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地:圣诞老人和他的小精灵们的家。

 

圣诞老人的家就在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这里刚好也是在北极圈上。虽然没有伊瓦罗那么冷,但依然还是白雪无缝隙覆盖的地方,孩子们可以继续撒欢。

 

下面是度假村酒店的前台,喜欢她的名字:three elves,三个精灵餐厅。

 

 

这里有行李帮运服务,有专车会把行李送到住的房间。这里的酒店都是木屋风格,我们和朋友一家正好共享一个套房。

 

 

 

妈妈们忙着给大家拍照,奶爸们已经带着孩子在雪地里放飞自我了。

 

 

 

 

 

 

 

其实当初订套餐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这样的房子,但是最后看到房型,不仅有卧室,因为是一家三口,客厅也布置了铺好的沙发床,小厨房,桑拿房,还是比较惊喜的,可能因为本身期待并不高,所以飞猪的经典路线还是值得尝试。

 

 

 

归放行李后开始来到圣诞村找午餐。这里中餐晚餐都不含,所以,我们依靠大众点评找了一家三文鱼店,拉普兰人风格的帐篷。

 

今天kiki还跟说我起了这次用餐的美妙体验。说在超级大的帐篷里吃饭,里面还有火,还有不怕火的手套。

 

 

这家餐厅只有招待,下图是其中的一位正在烤三文鱼——餐厅里唯一的烤三文鱼主食。

 

 

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味道浓郁的奶酪味道,还有这百香果酱。

 

 

kiki说,这鱼肉实在太美味了,而且也是非常大份。

 

 

 

吃饱喝足之后有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见见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想想这些,脚步都变得轻快了。

 

 

 

村里最大的广场,有超级大的圣诞树和大雪人。

 

 

 

 

 

 

当当当~当!下面就是圣诞老人的办公室了。现在终于知道,给圣诞老人寄信,要寄到哪里了。

 

 

 

 

经过神秘通道之后,来到圣诞老人办公室的门口,等待和圣诞老人合影。

 

 

 

我们看到了照片墙上,我们的老大也跟圣诞老人和过影。据说圣诞老人的胡子可是辛辛苦苦留这么长的!

 

 

终于看到圣诞老人了。kiki说圣诞老人胡子好长,他的手好大。

 

这里也说下大家很感兴趣的圣诞老人拍照服务:40欧可以选一张照片打印出来,60欧获取全套照片和一段视频,上面的视频就是其中获取的。

 

这里有很多尖顶红帽的圣诞小精灵。北欧的女生,至少这里看来,大多数人身材娇小,五官精致,真有点精灵的感觉。

 

 

 

 

 

拜别了圣诞老人,在外面晃悠到天黑,准备觅食了。听说这里的鹿肉汉堡不错。虽然没找到,但是找到了一家餐厅有驯鹿肉,尝起来不像牛肉那么嫩,有点点气味,肉质纤维感比较强,配上酱汁,倒也算是美味。

 

 

小朋友的三文鱼儿童餐,实在量太大了,都没有吃完。私下觉得如果不是饿坏了,点份儿童餐也不错的。

 

 

今天一整天的活动很丰富,孩子们的待机时间特别长,眼下这会,大人玩的有点累,打点着回小木屋休息了。

 

 

 

 

 

 

D5  罗瓦涅米 极地博物馆 飞机追极光

 

第5天的时候,感觉睡眠严重不足。但是亢奋的精神,对每天新事物的期待,让我们打起精神,一天又一天的晚睡早起。

 

看着窗外皑皑白雪的森林,那一刻,很满足。

 

 

 

 

用过早餐,按计划坐驯鹿雪橇,村里有个驯鹿农场,每人花上十几欧就可以坐400米,如果更长,费用就更高一点。

 

 

都说驯鹿很温驯,到那里才知道和驴一个脾气,见过很多次驯鹿不听工作人员差遣的,他们应该是自由惯了。据说每年天气暖和了,当地的驯鹿都会放回大自然,让他们自由游走于丛林间。

 

kiki问我圣诞老人的驯鹿真的能飞吗?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呢?

 

 

坐着雪撬车的那一刻,看着驯鹿慢悠悠的前行,真的感受到了丛林间驰骋的童话气息,可能还是因为这雪让人感觉不真实吧,更因为自己来自南方。

 

 

 

村里有公交站直达罗瓦涅米市区,班车都是有时刻的,所以,我们离开了驯鹿农场就,赶紧前往公交站台,下一站:极地博物馆。

 

 

 

下图就到了罗马涅米的市中心,其实不大。

 

 

这个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最北的博物馆,他的建筑设计确实比较特别。

 

 

 

 

 

博物馆不大,但是内容也绝非简单陈列。很精致,也很有艺术感。关于北极的一切、地理文化变迁,都呈现出来。馆内有很多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展示,以拉普兰人的文化为主。

 

 

 

 

 

 

 

 

博物馆里,我对这幅画情有独衷。他把芬兰馥郁的浆果都表现在了画里,还有那些野蘑菇。那些酸酸甜甜红色蓝色,大大小小的各种浆果,这几天每天都在不断的品尝接触,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森林的氛围。

 

 

 

 

博物馆有一个极光历史,专门讲述了关于极光的各种传说,还有一个躺在一个环形剧场里,抬头仰望屏幕看极光的反映室,感觉还是蛮震撼的。

 

 

环形剧场躺着可以从顶部的屏幕看到极光。

 

 

 

这里又像是个自然博物馆,kiki终于再这里看到了北极熊。

 

 

这个驼鹿得标本非常棒,后面动物园也没有看到如此角状的公驼鹿。

 

 

 

芬兰的历史很短,感觉上是从农业社会跨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感觉。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图,正好通过模型来跟kiki演示了一遍。

 

 

离开极地博物馆,差不多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心心念念要去世界最北的麦当劳签个到。

 

 路过一家中餐馆,但是菜单居然是寿司,看来炒菜一活估计招不到人。要不怎么另外一家有名的中餐厅,也是一家火锅店呢。

 

 

大家都是对“最X”这个情有独钟,要不怎么会有世界吉尼斯记录呢。这边的工作人员明显人手不够,汉堡分量比国内大很多,但是ki爸说不如国内好吃。

 

 

朋友说,她要赶着回村里寄明信片,因为那边5点就关门了。于是我们又打车回去,这里的司机很nice,26.6欧的费用,直接要了25欧就可以了,看来他心情也不错。

路过北极圈认证的地方,我们也来走一下。

 

 

 

 

邮局里寄明信片的真不少。大多数明信片1欧一张,邮票1欧一张,如果超重了,还得多贴几张。

 

 

一听说要写信,kiki立马提笔画上招牌爱心,有趣的是她自制的邮票,圣诞老人和小精灵,非常贴切的记录了她看到的。

 

 

寄信的邮筒有两种,除了当天寄出的之外,还有一种是可以在今年的圣诞节前夕收到的明信片,扔到专门的圣诞邮筒。

 

这里也告诉大家这里圣诞老人邮箱的地址:To Santa Claus,Santa Claus village,Rovaniemi,Finland

 

 

在朋友寄信的时候,我拉着一位小精灵来一张合影。

 

 

当然,如果你想让圣诞老人给你写信,可以填写邮寄地址,大概交上服务费10欧,就可以有这样的服务。

 

邮局5点关门,卡着点寄出明信片,博物馆回来已经有点累,加上晚上要飞机追极光,于是这个点回小木屋休息调整一下。

 

这次出行,我们都带了焖烧罐,还有一点小米,就是怕吃不惯西餐,但是旅途忙碌根本用不上。谁想,邻家宝贝的奶爸居然说起了煲粥给孩子们吃,他妈妈又买了一盒香肠。

 

于是就着小菜、香肠配上小米粥,真得上是此刻得暖胃的人间美味了。

 

 

我们的飞机追极光定了晚上8点半,事实上半夜看到极光的概率更大。但是出门在外,时间所限,选择余地不大。飞机最多只能坐7人,我们两家人刚好一架飞机。

问工作人员,小朋友坐飞机能不能行。她说:“可以的,因为他们一般上了飞机都睡着了。极光都是晚上追的嘛”

 

于是我一看身边的两位小朋友,果然都已经睡着了。然后就再也没醒,直到第二天天亮。

 

有时候觉得小朋友更适合出去旅行,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不受干扰的持续充电,只要他们想。

 

小型飞机在仓库里。

 

 

 

看看上面那架势,我就问你一句话:

 

以后,还敢带孩子出来玩吗?

 

……

 

上了飞机的感觉还不错,但是绝对不是舒适的,因为噪音很大,大家通过耳机来交流。至于孩子们,寄上安全带就不用管了。

 

 

说说结果吧,很遗憾,没有很清楚看到欧若拉女神的面目。虽然中间,有个工作人员很激动的跟说:“aha,it’s there,look!You are lucky!high five!”

 

然后,很激动的跟我要击掌。但是我眼前依然一片茫然,找不着北。

 

kiki全程都在睡梦中,也许她梦中追到了极光。所以飞机追极光,也不能指望

100%,只是说有一段在北极坐小飞机的经历。当看到满天繁星离自己那么近,上上下下都被星空包围,真有种在宇宙遨游的感觉。

 

今晚的极光很微弱,但是半夜12点半那班朋友,还是幸运的看到了极光,把他们拍到的照片拿出来分享,假装我也看到了。

 

 

D6  罗瓦涅米 ✈︎ 赫尔辛基

 

早上告别了圣诞村,坐飞机前往最后一站:赫尔辛基。总体来讲,如果形成安排再多两天,也许会更好。

 

 

 

 

 

下了飞机,乘坐大巴来到两个打卡地:西贝柳斯纪念碑和岩石教堂。

 

对西贝柳斯,我们也许不熟悉,但是据说,他是和莫扎特、贝多芬齐名的作曲家。对英国和美国的音乐届影响很大。

 

 

岩石教堂,慕名而来,他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

 

“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原始的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

 

最有意思的是,据说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可以增强教堂内的音响效果。

 

 

 

 

 

赫尔辛基虽然温度高,反而更冷,是那种湿冷、阴冷的感觉。离开两处景点之后,我们就回酒店check in。我们住的酒店靠近南港口,旁边就是波罗的海。

 

 

因为是一家三口,所以,这个房间是安排了两张床,当然,其中一张床是沙发穿铺成的,这样的安排合理也贴心。

 

 


出去吃饭溜达,再赫尔辛基逗留的时间,我都用来拍照片,喜欢穿街走道的寻找这个城市的一些特色。

 

下图是赫尔辛基大教堂,和穿梭于整个城市的有轨电车。这里的人信奉基督教,整个赫尔辛基有两座大教堂,一座就是下面这个,也称之为白教堂。

 

 

 

 

 

夜幕降临,灯光和雨水的辉映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波罗的海港口,巨大的帆船,注定将成为我记忆中赫尔辛基的标志。

 

 

冰冻的海面,偶尔也有船只在雪水中行进。

 

 

 

 

下图是赫尔辛基的红教堂:乌斯潘斯基教堂,她是斯堪的纳维亚岛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这些建筑因为时间关系,都不能多一些时间去了解,颇有点遗憾。

 

 

 

 

 

 

D7   赫尔辛基 动物园 ✈︎ 上海 

 

如果在赫尔辛基多待两天,我想我会去参观一下这里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但是我们今天只有半天时间,中午就要去往机场,回到上海。

 

kiki跟我说:这里不是北极,这里没有北极的动物!

 

于是我们准备去见见北极的动物。

 

早上起来在酒店用餐,这家餐厅算是中规中矩的城市餐厅,虽然是自助早餐,但是其实差不多。唯一让我感觉比较好的是,那种氛围。

 

欧洲人着装非常注重得体,衬衫礼服举止动作,总让人感觉置身于比较优雅的环境中。现在我更赞同,优雅的环境,更多的是人为营造的。

 

 

 

赫尔辛基的房子比较密集,酒店的早餐,我们穿过中堂,来到了另一座房子,喜欢这里古朴的味道。

 

 

三个小时可以逛完动物园吗?

 

可以!

 

事实上,我们只用了两个小时。

 

赫尔辛基的动物园在一座小岛上,好在赫尔辛基不大,动物园没什么人。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我最想看的几个动物。

 

 

通过一座桥,就到了对面动物园岛上。

 

对这到底是熊还是恐龙,我和kiki的意见始终不能一致,明明是一只“Brown bear”么。

 

 

虽然老虎多见,但是确是我第一次那么震撼的看到老虎,且他们在我旁边打架,我被他们的咆哮声给惊到了。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里面每个动物的住处,都是用了坡度非常大的山体,猛兽在接近垂直的斜坡上行走,颇有点惊心。

 

 

野牦牛的场地,动物园把野牦牛的住所用法国洞穴壁画的方式做装饰,一下子,动物园也变得艺术气息十足。

 

 

 

这次来动物园,我最想见的还是它,世界上最大的鹿——驼鹿。驼鹿在欧洲中称为“elk”,而在美国被称为“moose”,关于两者区别,我也是最近才弄清。当伊瓦洛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有elk出没的时候,我就理解成驼鹿。

 

但是,在跟kiki做北极那期专题的时候,我的卡片上写的是“moose”,现在明白是地区不同,叫法的区别。

 

 

其实现场看,驼鹿还是很震撼的,他们非常巨大。我经常幻想着,在雪地丛林散步,远处有驼鹿弹出半个身子,那种情景是有多美。

 

 

在这里,南非和亚马逊河热带的动物都是住在温室里的。

 

 

这个猴子长着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拍下来。

 

 

 

 

看到了最小的猴子,也许就和老鼠差不多吧。

 

 

极地猫头鹰,脑袋可以向后旋转,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到猫头鹰。kiki说,他们白天怎么不睡觉呢?

 

 

 

动物园出来,赶往飞机场,北极之行就圆满了。

 

 

这两天,把我的游记翻给kiki看,kiki看着说,还想去北极,北极实在太好玩了。

 

我说,出去旅游是需要很多钱的。也许我们现在要考虑如何增加我们的收入,来为下一次的旅行做准备了。

 

每一次旅行都是为了遇见美好,也更加激励着我们去为美好而奋斗。

 

1人评论了“02、带娃去北极(下)”

  1. 跟着Ki妈,仿佛自己也飞了一趟北极。让我感触最深的是,Ki妈的童心,我们时常在思考如何教育培养孩子,却忘记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跟着孩子一起玩,和他们一起探索,像寒冬里吹雪泡泡的实验、两小时说去就去看动物的执行力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寓教于乐,我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差!当然,这也需要家长平日里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个人十分钦佩Ki妈爱钻研爱探究的品质,向你学习!

回复 yolanda 👑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