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是一些建议,很多都是父母最经常用来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但是可能对孩子有一些副作用:
1、简单的赞美:你画的真好!真漂亮!
当然,我们父母应该都是这样,我也是,我们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正确的育儿方式。但是总是跟孩子说,他们的画很漂亮,就有点用过头了,除了看上去敷衍之外,也没有正视孩子从中付出的努力。
也许你的孩子对绘画已经有了新的想法,但是你并没有发现。
2、我喜欢你画的!
我喜欢你的画,其实并不能作为对孩子作品唯一的评价,你可以在评价了一堆之后,跟孩子说,我喜欢你的画,但是建议不要作为对孩子唯一的评价。因为孩子的作品不是用来迎合家长或者老师的,她是通过作品或者创作过程,来表达个人想法的,个人想法是不需要别人喜欢的。
3、这个是什么?
有的孩子可能还没有想好真正要去画某样东西,可能只是通过画画来发泄一些自己的情绪,你的提问,可能会让他有压力,打击积极性。
也有的时候,当孩子可能费劲心力想去画某样东西的时候,比如画一匹马,在你看来就根本不是马,你这样的问题,也会让孩子受挫。如果不知道孩子到底在画什么的时候,就让她讲讲,这幅画里讲了些什么内容。
4、你画的真像!
这个是kiki外婆最容易说的话,她每次看到kiki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你画的是鱼吗?画的真像。
这种感觉就是有点像简笔画,我想现在很多爸妈都知道简笔画的弊端,简笔画就是把孩子的画画局限在画图形上了,如果孩子一开始接触简笔画,那么很容易,以后对绘画的理解就是画一个图形,如果她觉得画的不好,她就会放弃。
艺术或者说绘画的重点就在于表达,包括音乐、舞蹈、话剧,重点就在于表达。
孩子很可能在表现一个故事,里面有一些情节,而你所有的关注重点,都在像不像的上面,阻碍了孩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
5、你应该这样画
孩子的绘画有不同的阶段,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在她所在的阶段自由发挥。所以,不要以你的阶段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画。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可以比孩子画的更好,于是,总忍不住来演示一番。教孩子这个动物的头怎么画,眼睛怎么画,然后让孩子学着你的样子画。其实这样会干扰孩子的表达。除非孩子一定要让你参与,我们在旁边看着就可以了。
也不建议跟孩子一起画,这样孩子会受你的干扰。
孩子画完之后,也并不用直接建议让孩子加一些什么?接受她原本的样子,让孩子创作的过程独立又圆满。否则,很容易,孩子会依赖父母的想法,总觉得他的作品是不成熟的,是需要别人修改的,造成以后的信心不足。
怎么和孩子交流他的作品

那应该怎么评价孩子的作品?
kiki两岁半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她涂涂画画,于是,那时候,就有所谓的作品产生了。
当kiki拿着如此抽象的画,给我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于是第一句就是传统的“哇,这看上去真棒!”当然,我后面会问她“你能给我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
其实我们都没有什么专业的艺术功底,也没有办法给孩子很多专业高深的建议。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艺术也是有众多简单的元素组成的。
我们只要知道基础的东西就够了,艺术的要素说白了,就是色彩、明暗、形状、结构和空间,这些无论是绘画、雕塑、设计楼房、纺织品、家居都会涉及到的。然后,艺术品就是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组织和安排这些元素,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艺术原理,包括了比例、平衡、强调、运动、节奏、变化和统一。
了解了艺术的元素和原理,我们在和孩子讨论或者评价他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具体的给一些评价。

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具体的方面给孩子评价,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评价:
1、色彩、线条
比如说,我看到你用了三种颜色。
你为什么想到用这个颜色呢?
这个蓝色的,如果用绿色来画,怎么样?
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颜色的,或者画这个形状、这些线条的。
2、空间、图形和位置
比如说,你画的图形周围留了很多空白,我一眼就看到你很强调中间的画。
3、材料种类的使用以及数量
你这幅画里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这么用呢?
4、这幅画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啊?
5、你最喜欢画里哪个部分
6、你可以给你的画取一个名字吗?
7、如果让你重新画,你会有哪些改变呢?
8、问问孩子,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你想再你的作品里面加什么?鼓励他们详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或者用他们的画,来让他们讲一个故事
问这些具体的问题,除了让孩子意识到你正在关注他做的事情,也引导孩子开始去思考他做的事情,这不仅对孩子创作的过程很重要,也让孩子有更好的自我感觉。
当然,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发展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上面写了那么多条,并不是让我们每次孩子的作品都要问到这些,只是一个参考。针对孩子的具体的作品,从你的感觉出发,结合这些参考的例子,给孩子提出三五个专注点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