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何防拐

上周受邀去ki幼儿园参加一个演习活动,任务很有挑战:做一回骗子,对孩子实施诱拐。

 

我主要对大班小朋友诱拐。于是有爸妈说,你这个有点难度,大班的小朋友不好骗的,再说,这周老师都上过安全教育课了。

 

结果出乎意料,没用多少时间,我轻松骗走了两个班20位的小朋友,要不是学校大门拦着,他们就跟我上大巴,去看“乐高展”,去“海底世界”玩了。而kiki也被“拐走了”,骗子借口教室里看书光线不好,他们跑到操场去看书了。

下图就是某班级的孩子,都嚷着要跟我去“海底世界”,非常兴奋,已经忘了老师的存在了。

你家的孩子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吗?

 

反正,被拐娃的爸妈都不愿相信,他家孩子怎么也被骗了?平时防拐防骗可没少提醒。

 

下面是我的几点实战感想,总结下来跟爸妈分享:

 

1、被骗的孩子已经有安全意识。你问他怎样对待陌生人,他肯定说的头头是道,但真正遇上了,老师父母的提醒都抛到脑后了。书本或口头提醒,跟实际情况还是有距离的。所以,我觉得学校防诱拐实战,建议定期开展,孩子们在实战中积累应对经验。

 

也许有人会说,幼儿园里,孩子会认为环境是安全的,所以更容易受骗。但是,如果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孩子都不被诱骗,这就说明孩子防范措施已经非常到位。

 

2、让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从众。在诱骗的过程中,有一位孩子始终保持冷静,我跟其他同学套近乎的时候,她不断过来声色俱厉的告诉大家,这个阿姨是陌生人,你们不要相信她。

 

于是,我跟她套了几次近乎,希望能改变她的看法,当时她没有表示。但是,当我带着一队孩子准备离开时,她过来说要一起去。让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从众,这也是安全教育的一块。

 

3、陌生人边界模糊,不知道如何跟陌生人保持距离。

 

在整个诱拐中,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人。很多父母,在平时的时候,就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陌生人,但是有时候又告诉孩子要有礼貌。这样看似矛盾指令会让孩子不知如何适从。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带着孩子跟很多的陌生人接触,我们的语言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我们的行为又显示,这些陌生人都是值得信任的。我们对话,微笑、打招呼、甚至去陌生人的家。

 

所以,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他们也是跟我们一样,一边语言上,排斥陌生人,一边,行为上又信任陌生人。

 

这里,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帮助孩子厘清如何面对陌生人,而不是简单的叮嘱“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陌生人边界?

陌生人出现的场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父母在,第二类是单独面对,第三类是跟小伙伴一起。

 

1、跟父母在一起的情况。

 

跟孩子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是在小区里还是大街上,你们都是安全的,你们可以跟陌生人打招呼,说“你好”,跟他们微笑,聊天,这是很有礼貌的表现哦。

 

但是,只要看不见爸爸妈妈,陌生人都是有危险的,包括以前见过的人。

 

2、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不在爸妈视线范围内)

 

跟孩子说: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你一个人的时候,陌生人都是有危险的。碰到陌生人走过来,对你微笑,给你礼物,要你帮忙,带你去好玩的地方,他们都是骗子,大声喊“我不要”,赶紧逃走。然后,回来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刚才发生了什么情况。

 

要是陌生的小孩呢?陌生小孩跟陌生人一样,跟他们玩之前都要先找到爸爸妈妈,跟爸妈商量一下。

 

但是,如果你找不到爸爸妈妈,需要陌生人帮忙怎么办?

 

先看看周围有没有陌生人穿制服。

(关于这个,我下次会专门设置一期,迷路了,像谁寻求帮助的专题)比如保安、店员、警察,实在找不到穿制服的,也可以找老奶奶、带小孩的阿姨。但是,如果,你找的帮助你的人,让你感觉不舒服,你就赶紧逃走,重新再找一个能帮助你的人。

 

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是熟悉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摸你隐私的部位,还让你保密,一定也要告诉爸爸妈妈。

 

3、当孩子独自跟小伙伴一起的时候。(不在爸妈视线范围内)

 

这块内容我觉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这次演习中,有个警惕性很强的孩子莉莉,因为受周围人的影响,也被诱拐了。

 

莉莉的问题是她应该把这件事情立马告诉老师,而不是去劝说小朋友不要听陌生人的话。

 

跟孩子说:如果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你们跟小朋友一起。有小朋友拿陌生人的东西,要跟着陌生人走。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爸爸妈妈,然后把事情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来处理。如果,老师在就告诉老师。

 

如果跟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哥哥姐姐一起,他们做的事情,你觉得很不舒服,你就立马找到并告诉爸爸妈妈。(低年龄的不恰当性侵,也有可能存在。)

 

跟小朋友们去另外的地方玩,也一定要找到爸爸妈妈,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

 

帮助孩子明确几点认识误区

1、看一个人好坏,不是看脸,而是看他的行为。

 

我们习惯的思维是看人都是看相貌,但是,坏人通常不是那种长相狰狞的,嘻嘻哈哈的人可能就是披着羊皮的狼。

 

我们在帮助孩子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多从一个人的行为来点评。帮助孩子多去关注人们的肢体动作,一些反常的行为背后藏着的可能性,而不仅仅从相貌,长相来判断。

 

2、任何离开,都要征得父母或者老师、或者爷爷奶奶的同意。

 

这次的演练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孩子们要跟我走,而且还不知道我的身份,但是他们排队走的时候,都没有去找老师问问情况,征得允许。

 

这点上有待加强,孩子只要离开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监护人,都必须要问问能不能走?这点需要经常训练,变成习惯。

 

3、陌生人的话,一次都不能信。

 

这次演练中,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孩子说,我就相信你一回吧。于是他就跟着我走了。

 

真的碰上坏人,这个“相信你一回”可是致命的。这点上,需要经常跟孩子提醒。

 

我们并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能保护着孩子,这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如果能在孩子内心扎根,那么真的万一他碰到危险,这些就可以帮助到他。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受骗的依然很多,可能还是安全意识没有做到位。孩子迟早一天都要独自面对世界,从小有安全意识,对他以后的成长,同样帮助很大。

个人案例

 

说了上面这么多,最后来一个运用实例,也是之前个人的疑惑,现在写完这些,我的疑惑都解了。

 

事情是这样的:

 

等电影的空隙,在抓娃娃机前,我带着kiki看,一个叔叔抓了两个玩具,他觉得没什么用,于是看到kiki在旁边,就问kiki要不要其中一个,这时我也站在他的旁边。kiki看看我,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允许,kiki拿了玩具。

 

那时,我就觉得这样做不合理,因为我能判断这个叔叔是出于好意。但是会不会给kiki一个误区,以为陌生人的东西也可以拿。

 

今天算是给自己理清楚了,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kiki是安全的,所以她只要表现出有礼貌的一面就可以了,她可以跟陌生人进行互动,只要她喜欢都可以。这点,也是要帮助孩子区分清楚的。

 

后面,对针对如何面对陌生人的专题,做一些亲子游戏分享出来,有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

2人评论了“19、如何防拐”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