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钱同学
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学校
今年刚被北京大学西语系保送录取。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很难说,幼儿园我什么都不管,我到小学抓的严一点或者我等到初中再抓成绩。孩子成长的根基,是从小就要开始打的。
但是怎么打呢?
有的认可放养,有的认可虎妈式教育,而这两种方式又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对于儿童教育,说白了,任何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人是不断受环境、兴趣、自身条件、个性影响的。所以教育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合适与否,个人更赞同因材施教,方法很多种,但是内核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孩子能不能获得自身成长的动力。
有的孩子会自己去寻找,有的孩子则需要父母先带动。
就比如我和kiki的这么多启蒙游戏,判断的首要标准,就是我们喜不喜欢,玩的开不开心。其次,才是我希望给孩子一些能力上的提升。
孩子的教育是摸黑前行,但是我们也可以看一些好的案例,从他们的身上攫取一些闪光点,给我们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启发。更希望爸妈能看到优秀人才背后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看到表象,就比如很多人看到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辍学创业,也纷纷学将起来。这也是ki妈学霸启示录系列文章的初衷。
本期的学霸是今年刚被保送至北京大学西语系的钱同学。
我的感觉:她是一个乐观开朗自信、思维成熟、条理清晰、兴趣广泛的女生。
她自己的标签:独立、兴趣广泛,感觉自己不像大家眼里正常的好学生,有点不务正业。
下面我对她的分享进行了系统整理,也会适当加一些自己的收获。
先上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钱同学作为过来人,给了以下这些从她个人经历出发的观点:
NO. 1: 小升初怎么办?初中学区房有必要吗?一个好初中有多少意义?
这几个都是超热点的问题。我也非常关心,kiki的小学学区是知名教育集团的分校,但是初中很一般,我们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ki妈将钱同学的话做了一些整理:
1、上一个好的初中很有必要。家长尽量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上好的学校。初中是学习的分水岭,也决定了你即将升入的高中的档次。
2、从她自己的经历来看,她可以选择上民办,也可以选择上直升中学。最后,她选择了民办。三年后,从中考来看,那所她可直升的中学表现很差。所以,很一般的初中也意味着你以后的学习和成绩会受限。
3、从她进入高中后的感觉,即便是外面学校保送进来的学生,学习水平也是相差很大,这些都是源于初中的水平。
整体来看,初中其实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更侧重于打基础,对学习要求比较高。
钱同学初中的数学和科学相对比较落后,她花了两年时间才把数学学扎实,保证了高中的数学成绩一直稳定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NO. 2 : 小学学区房的必要性大不大?
这个问题ki妈同样关注,也是因为kiki的小学学区不够好。
而且,钱同学的妈妈在当时也同样遇到,她其实有机会选择远一点的更好的小学,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家门口的学校。(据她说因此还被好多人抱不平)
同样将钱同学的话做了整理:
1、她小学时候就比较独立,而她家门口的公办小学环境很宽松。这就意味着她可以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非常适合她。
2、学校的活动很多,她参与了很多,非常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也让自己更有自信。直到现在,她依旧觉得小学的那段时间很受用。
3、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成绩比较重要,有时候决定了能不能升好初中,比如有些民办初中就要求四五六年级各科全优。所以,考好初中,要提前了解各个学校的招生规则。
4、所在小学并不热衷于搞竞赛,当她报考初中的时候,发现其他学校的很多同学都有很多奖项,而她没有。不过,现在钱同学回想起来觉得这样很好,她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在这些活动中,她也变得更独立、自信。
她还透露,这次同一批北大保送的5个学生里面,还有一个也是和她一个小学教育集团出来的。
NO 3 :兴趣爱好重要吗?如何平衡?
说到爱好、兴趣、特长。我觉得大家可能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一些舞蹈、乐器、象棋或者运动这些,都成为兴趣爱好。
个人认为,兴趣爱好一定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欢它,并且愿意为它去挤时间。没有这个内在的动力的话,充其量只能属于特长。
爱好和兴趣是可以让一个人一直保持持之以恒的动力,并且调动一切经历资源去保持,这时候,即便累着也是开心充实的。
这点在钱同学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的这些兴趣爱好,都不是我们平时印象中的那些。甚至,在很多家长看起来,还有点不务正业。
ki妈将钱同学的话做了一些整理:
1、小学没上什么兴趣班,只有学了电子琴,考到7级,后来因为培训机构换地方了,终止学习了。(这点从钱同学的话里,感受到她现在觉得有点小可惜。她说,满羡慕一个人有从小到大持之以恒的兴趣爱好,那种专注的感觉。);另外一个是五年级上了奥数班,结果发现跟不上三年级就开始学的同学。
2、她高中的兴趣爱好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志愿者。
除了可以帮助到社会上的一些人,也让她透过这样的位置去看到很多学校里面看不到的社会风貌,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她的成长帮助很大。
3、另一个爱好是,写作,自媒体运营,以及B站原创视频分享。
这个爱好完全是她自发找到的,因为爱写作,做了公众号,因为爱手帐做了视频分享。目前都拥有很多粉丝。而公众号,和手帐又反过来促进她的学习和发展,使她在不断的向前走。
4、兴趣爱好和学习有冲突,怎么办?
钱同学高三学业紧张的时候,依然在进行着自己的爱好。
首先,她很明白,学业是最重要的。
其次,爱好可以让她放松自己。这也意味着只能用一周一天的假期时间,公众号加上视频剪辑,需要花上六七个小时间。
但是正因为,这是她发自内心的爱好,所以,使得她更合理高效完成学业,同时,把灰色时间(钱同学说的灰色时间是:并不是什么事也没做,但确实又好像什么也没做)都投入在了感兴趣的事情上。
这里也能看到,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人主动调节时间,更高效的做事情。
NO . 4 : 家里抓的紧不紧?父母在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
ki妈将钱同学的话做了一些整理:
钱同学从小在一个很宽松的范围内成长,有时候妈妈可能还“拖拖后腿”(比如图近,放弃更好的小学,而去上家门口的学校)。
三年级的时候,她就自己上下学了。对她的分数成绩,爸妈从来也是不怎么过问,考了多少分,她自己看看就好了。
(放羊的家长看到这里,内心很愉悦。)
钱妈妈补充了一点:孩子的作业她从来不陪读。说孩子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家访要家长给孩子修改作业并签名,她拒绝了。她觉得,就应该让孩子写错,然后老师给她个大红叉,印象才深刻。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钱妈妈并非对孩子不闻不问。而是在关爱之下,对自己的行动做了取舍,她的重点不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是在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学习习惯培养上了。她放弃了眼下孩子优秀的成绩,而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
NO . 5 : 成长中,什么能力对自己帮助最大?小学应该注重培养哪些习惯?
钱同学从小到大,生活学习氛围是非常宽松的,家庭里没有压力,小学环境宽松,中学在杭外,也是非常崇尚多元化,给学生自我空间。正式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也是让钱同学学会自己去调整、适应环境,用开放的心态去已经挫折。
ki妈将钱同学的话做了一些整理:
钱同学认为:心态、独立能力、适应力、自控力、自我调节能力、抗挫折力。这些对她而言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些能力。
一进初中,高手云集,她的理科很落后,死磕很久都没有起色,后来把心态放平,成绩就慢慢有起色了。
杭外学校很好、很宽松,对于自控力、抗挫折力强的同学,这是如鱼得水;但是对于有些抗挫折力不好的同学,会很痛苦。甚至,还不如去一些普通一点的学校。
而,这些能力不是一下子起来的,需要从小就培养的。
所以,ki妈,觉得,钱同学小学时候养成的习惯,她说的心态、独立、适应、调节能力、抗挫能力,都是属于小学时期就应该注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成绩。
NO . 6 : 学霸的成绩同样来自于日积月累的训练、死磕,但是悟性和总结能力同样很重要。
前面说了很多跟学习成绩貌似关系不大的,但是,对于学习,我也始终认为,大量的训练依然重要。
钱同学初中就发现自己在语言上很有潜力,于是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潜力。也参加了很多国内知名的英语赛事,不断巩固了特长,也给自己收获了满满自信。
同时发现自己理科成绩不好。她用了两年时间死磕理科,在学习中,她很有悟性,最后认为是自己的心态限制了理科成绩。这些,都是一个拥有良好抗挫能力的人,才可能有的。
所以,在学习上,她也是很有自觉性的,她不仅爱学习,也懂得如何学习。
本期关于钱同学的分享也到这里,相信也解了大家很多的困惑。而钱同学,我也相信,自信独立的她在北大的舞台上更能发挥自己的光能。
希望爸妈们放下焦虑,能够从更长远的角度为孩子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