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认数先认量|数棒游戏(下)

 

蒙氏数学启蒙的频率建议一周2次,前期主要侧重于帮助孩子建立数感。

 

虽然kiki已经认识数字了,但是,我们的游戏中,依旧没有引入抽象的数字形象,希望她多多的浸泡在数量的感觉中。

 

 

这里,也先对ki妈的各种启蒙说一些看法:始终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教育更侧重于夯实基础、注重学生的整体水平;而家庭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发展,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机会给孩子探索。

 

所以,ki妈数学启蒙,更是从趣味性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孩子慢慢的尝试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努力进行各种记忆和运算训练。如果前者好的话,对后者的促进会更大。

 

 

当然,说白了,这些其实也是在为小学做准备,只是用孩子更能接受,更软性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数学,期待他们上小学之后,能真正跟数学结缘。

 

本期的内容继续熟悉数棒以及它代表的数量,并且了解到不同物品间,虽然数量相等,但是体量千差万别。

 

也涉及到为后面的两个内容做准备,一个是奇偶数,一个是度量。

 

 

准备的材料依旧是数棒,以及本文免费提供的打印素材。(素材打印见文章末尾)

 

 

1

 

游戏1 :  找规律

 

开始之前,把数棒摆在桌子上,从1-10,快速的让孩子说出来。(相当于复习)

摆放好数棒之后,跟孩子轮流讨论:

 

“这些数棒有哪些很特别的地方呢?有什么规律在里面?”(轮流的方式,有助于让孩子参与进来,并保持兴趣)

 

 

比如:每个数棒比前面的都多1;比如数棒1放到任何数棒上,都会让这个数棒和后面的数棒一样长;比如纵向每列的颜色都相同,要么全是红要么全是蓝,等等

这个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观察,总结规律。

 

2

 

游戏 2 :平面立体数棒涂色(免费素材文章末尾索取)

 

将打印出来的素材拿出来,准备彩笔。爸妈随意抽出一根数棒,让孩子在图上找到相对应的,并涂色。

 

这个游戏的设置除了让孩子进一步熟悉数棒数量之外,也将实物与平面立体相比对,锻炼孩子的空间想像力。所以,图形上数棒的侧面也要上色哦。这样立体的感觉更凸显。

 

 

3

游戏 3 :奇偶排列初接触

 

准备材料:类似于小纽扣或者硬币,或者小颗粒乐高,我用的是手工里的毛球。

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明白不同物体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之前是立体的数棒和平面的数棒对应。这个游戏是,立体的数棒和其他的实物对应,共同点就是数量相同。并为后面的奇偶数做准备。

 

 

将数量重新摆放整齐,拿出小球让kiki放上对应的小球数量。这个时候,引导孩子把小球成对成对放,这时候奇数就有小球没有朋友,偶数的小球,都能找到朋友。

 

问kiki哪些数量里的小球都能找到朋友,哪个有单个的?我们把都有朋友给他取名字,叫偶数,把有落单的数量取名叫奇数。我问kiki,你听到奇数,想到了什么?kiki说,想到了小鸡没有朋友。

 

4

游戏 4 :两个骰子玩加法。(免费素材文章末尾索取)

打印素材,尽量用厚的铜版纸打印,普通A4纸问题也不大。这边的骰子是空白的,所以自己动手做出骰子,并且动手画上对应的点数。

 

 

 

这个游戏也是进一步熟悉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加法运算做准备。

 

游戏是两个人各自拿一个骰子,一起扔,然后让孩子算出点数的总和。我一般都是假装很认真的算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然后kiki会帮我算出来。这个游戏可以经常玩。

 

 

 

5

游戏5 : 数棒变身游戏

 

准备材料:薄的蒙纸(我淘宝买了很多,貌似几块钱包邮,因为经常用到),彩笔,数棒10

 

拿三张蒙纸,分别同比例画了数棒轮廓,另一张盖上数棒轮廓,填充颜色,另外一张,画了一半的数棒轮廓。

 

 

这个游戏设计,主要为了后面长度度量做准备。刻度其实和数棒的段数相匹配。蒙纸的变化过程,就是数棒演变成尺子的过程。

 

下面是跟kiki游戏的经过。

 

我把蒙纸裁掉多余部分,变成和数棒10一样。然后假装变魔法(让kiki把眼睛闭上),要把颜色去掉。出现了空白的数棒,然后再次变魔法,把轮廓去掉一半。

 

问kiki,这像什么?

kiki说:像尺子。

 

 

然后我点到不同的段位,问kiki,这是多少。比如点到第五格,问这是多少?kiki也可以快速的联想到5。

 

这个游戏接后面游戏5,为情景演绎做准备,开始引入测量。

 

5

游戏 5 : 情景演绎:定做家具。

 

情景预设,假装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还没有尺子。

 

我分别找了三个不同的厚度(椅背、沙发背、桌面),分别是一个数棒,两个数棒不到一点,三个数棒不到点。

 

让kiki用数棒测量,并说话,如果1个数棒,我们就叫1个单位。

 

kiki问:什么是单位。

 

我说:我随便取的,你也可以取其他的东西。

 

于是,kiki就说,那就一个独角兽吧。

 

(为什么我提单位,其实我们后面知道,度量标准统一了,提到单位,方便后面代入各种度量名称。这个概念代入,跟代数的核心也比较相似。)

 


测量好之后,跟kiki说,假装我现在出门要去定做家具了,你呆在家里。

我走到门口,就假装电话kiki,说:kiki,糟糕了,我在家具店,但是我忘了尺寸了,你能不能跟我说一下。

 

于是,kiki拿了数棒开始一个个报数给我。

这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一个单位到底有多长?

我没有带数棒,没法跟老板说有多长啊。

 

于是,又跑回家,拿了自己蒙纸画的数棒到家具店。

这个游戏的过程,是让kiki对测量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有尺子有个初步的印象。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了,下期应该什么内容了吧。

 

下期就是度量的演变史。

我们怎么从一开始的测量、记录、到统一单位,期间又碰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

 

(本文开头涂鸦、手工来自kiki独立完成。)

 

3人评论了“03、认数先认量|数棒游戏(下)”

  1. 反反复复看,结合幼儿园的教具也可以一起完成亲自启蒙游戏,数学其实最好玩儿。我家姑娘最近用橡皮泥做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骰子,也每面都做好了点数,真的很神奇。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