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模拟火山喷发

KI妈说

 之前我们玩了“冒泡的石头”,想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之前的几次实验,让kiki彻底掉进了实验这个坑。

 

遥想ki两岁半的时候,跟她用橡皮泥做了个人体排泄的演示实验,那个时候,她就经常叫嚷着“妈妈,我们做一个实验吧”。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永远比书面的内容更具吸引力。

 

   这次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简单的,上次玩过“冒泡的石头”的家庭,也许还有小苏打剩下,这次就正好可以将剩下的小苏打用完。当然如果,没有做过的爸妈们,那么正好可以将两个实验都看一下。(不过,建议两个实验分开时段做,孩子的专注力有限,两个实验接连着玩,孩子不一定好消化。)

准备材料(基本都是现成的)

1、小苏打一包(超市都有卖,半包也可以)

2、白醋

3、颜料或者色素

4、沐浴液或者洗手液

5、水

6、保鲜袋(不必须)

7、一个防水的稍大一点的盘子

 

-1-
实验前的准备:画一幅心中的火山图
任何一个简单的实验,赋予它更多一点的外延,就可以让孩子的视野更开阔一点。既然是要做火山,那么不妨让孩子先来思考一下,他印象中的火山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火山,但是kiki对火山也不陌生,听的最多的是火山爆发,恐龙灭亡了。

 

     所以,在实验之前,我拿出纸和笔,跟kiki一起画火山的样子。

 

 

    原来,kiki心目中的火山,真的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她说:红色的是火,火山在喷火。

 

     想像很有意思,不过,客观事实也很重要,于是我也画了一幅简单的火山图,准备跟她稍稍普及一下火山的知识

 

 

-2-
聊聊火山的小常识

    跟kiki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在最深的地底下,地球的最中心,里面都是滚烫的岩浆,(由于地心引力的变化),里面的岩浆一直在翻滚着,想找到出口从地面出来,就好像锅里的热气一样,只要盖子有个小洞,里面的热气就会冒出来。地球的地面并不是很平整,岩浆一旦找到裂缝或者地球薄弱的地方,他们就会从里面喷出来,于是就变成了火山。

 

   当然,说的时候,也可以在图上比划着,孩子就更容易理解。

 

实验终于开始啦

 

-3-
材料都准备好,参见文首

考虑到是火山,宝贝也可以准备小型的模型,搭建一个火山周边场景,kiki再次想到了恐龙,在她看来,火山跟恐龙是不可分割的。

 

 

-4-
实验原理

关于小苏打:

 

小苏打的化学名称就是碳酸氢纳。小苏打跟食盐一样,有很多用处,可以防止物质酸化,可以用作食品膨松剂,可以用作清洁剂。

 

酸碱反应:小苏打是碱性物质,跟酸发生中和反应,比如和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两者相遇,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在苏打粉里加入沐浴液,因为气体的产生,就会产生大量气泡,加入沐浴液,可以让气泡产生更明显,且不容易快速消泡,岩浆涌出的效果更明显。

 

-5-
实验步骤

步骤1:  捏出火山山体及熔岩

 

考虑到火山的颜色,一般是山体(黑色或咖啡色)加熔岩(红色)

 

这有点像玩橡皮泥,只是我们用料是小苏打。在做山体部分的小苏打里加入一点黑色的水,好让苏打团成型;再在熔岩部分的小苏打里加入红色水,再加一点沐浴液。考虑到沾手,我都分别放在保鲜袋里揉搓。

 

 

火山熔岩是红色的,先捏成了一坨。

 

 

然后,在外围包围上火山山体(kiki一定要用紫色的,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唯美梦幻的火山)

 

 

为了让熔岩从中间涌出来,我们在熔岩的中间摁了一个小洞

 

 

步骤2:向熔岩洞里滴上染成红色白醋(或者用杯子稍稍倒入),等待岩浆涌出

 

 

 

 

 

陪孩子玩还有一个次要目的就是消耗孩子的时间,这个实验完全可以担此大任。kiki一边滴着,一边观察,然后又摆弄着恐龙,一个人玩了很久哦。

 

后记

关于跟孩子做实验,做手工,ki妈也有点自己的小建议。

 

1、爸妈们要注意把控游戏的节奏,如果孩子在做游戏之前,就自行对某些事情感兴趣,那么可以让他们把想做的事情,都自己先做完了,然后等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再开始。

 

2、做实验的步骤性很强,建议爸妈做之前,先了解一下步骤,心中有数。实验中,爸妈们有条不紊,不急不慌的操作,也会影响孩子,让他们自己也会注意到其中的条例性以及先后次序。

 

3、实验兴趣第一,并不是一定要灌输某种原理。

 

   当然在安安静静的操作过程中,我也会跟kiki说:这是醋,是酸的,就像柠檬一样。这个小苏打是碱的,像肥皂一样。酸跟碱在一起,就会发生反应,就像现在这样,冒出的很多泡泡,是二氧化碳,跟我们呼出的是同一种气体。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