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妈妈的提问,完整的问题在这里:
我有个问题希望听听您的想法:我女儿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只是偶尔会淡淡地表扬她,因为我有两点顾虑,一,有时候她帮助别人会委屈自己,比如她爱看的书同学来借,她说我正看着呢,那个同学要是一直缠着求着她,她就会犹豫,最后让给同学。零食玩具也是如此。我跟她谈过,她自己也有这个烦恼,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二、看过一些美国和韩国电影,小女孩帮助成年男子领路、送东西找宠物什么被骗或强行抓回去关起来等等,还有江歌的社会事件,让我很没有安全感,我并不鼓励孩子太热心,因为她们还这么小,即使经常安全教育,我觉得她们还是无法辨别和对抗一些危险力量。
我的回答:
差不多大概是二年级的时候,我家也会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孩子在禁不住同学央求的时候,哪怕不乐意,也还是答应别人的情况。其实这位妈妈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在于帮助别人对不对上面,而是在于当帮助别人超出自己的意愿,还需要帮助别人吗?如果孩子一直这样热心,怕以后走上社会因为善良被人利用而反被伤害。
首先,乐于帮助别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社会需要利他型的人格,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发展地更好。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从教育的角度,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而且也不用淡淡的表扬,因为孩子听的不仅仅是妈妈说什么,也会听语气。但是从父母出发,确实考虑到孩子帮助别人会不会对自己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我觉得,虽然确实会有偶尔有一些意外,但是大多数情况,孩子会因为帮助别人获得快乐,而且通常帮助别人,乐于与人为善的人,会有很多额外的收获和精彩。所以,这上面,绝对依然是要鼓励孩子的。
其次,在肯定帮助别人是值得鼓励的之后,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底线,那么比较直观的就是,帮助别人的时候,可能自己产生了不情愿,那么这时候,就问问自己,是选择帮助还是不帮助。告诉孩子,不管选择帮助还是不帮助,她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因为是否帮助别人是她自己的自由,她可以选择拒绝。如果她心里觉得特别不舒服,那可以先选择拒绝给予帮助,然后也可以回来跟爸妈讨论讨论,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处理。
孩子帮助别人,答应别人的请求,是一种天生的利他性,因为人是有社交的本能的,除非孩子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才会对周围的人群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当她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跟着本能走,就会比较容易答应请求。那么,如果希望孩子学会拒绝,那就需要教给孩子一些拒绝的方式和常用语。
比如说:对不起,我现在不能答应你,我需要考虑一下,等我考虑好了再告诉你。
比如说,这个我现在还不能自己做决定,我需要跟我爸妈商量一下,再答应你;
或者直接的拒绝:对不起,我现在还需要,等我用完了再给你,可以吗?
当孩子熟悉这些拒绝的用语之后,她能比较容易去拒绝一个不合理的要求;
最后,关于保护自己。可以给孩子经常讲讲故事,肯定孩子帮助别人的行为,也要提醒孩子注意保护自己。一般到了小学之后,孩子可以适当地了解一些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事件,比如江歌的事件,我用了一个没有太过偏激的小故事跟孩子讲,讲帮助别人的时候,如何聪明地保护自己。可以经常跟孩子进行一些讨论。
我们群友还说到了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是亲社会人格,可以做社会工作者等等。这一点上,其实就是肯定孩子做得对的行为,这也是孩子的特质,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特质,值得父母肯定,并且适当地提醒。
我家四年级,现在已经基本能够分清帮助的限度,在她自己的意愿范围内,所以,孩子大了,这方面也会更加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