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宝藏阿姨今天又给我一个新知识:今天入伏,老黄历(就是一天一页手撕那种日历)上会写几点入伏,根据入伏的时间可以推知今年热不热!🤩 如果是上午可能不太热,如果是中午就会很热;入伏时间是可能凌晨傍晚,不一定是白天哦。。三伏天养生,一般是喝中药,如果艾灸或刮痧要在上午效果更好,因为阳气更盛。。。可惜百度搜索出来的黄历都没有入伏时间,入伏这个我猜想可能和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有关来计算的,古人的天文地理智慧如此精妙,现在知道和擅长的人太少了,如何精进,科学的解释和发展,结合现代生活进行调整,剔除糟粕,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让其科学之处不仅可意会,亦可言传,才是传承与文化。就像易,以及衍生的风水,中医,一定是当初生活生产条件之下的科学发展,“体”是充满智慧的发源,但几千年来“术”与普通人的“用”鲜有发展,甚至于玄,多有不懂原理和误会,表达习惯改变对理解的限制(山海经里面的珍奇异兽很难讲真的仅是神话传说,也可能是基于古代地理记录上的一种文学表达,比如当扈可能就是野鸡),而且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以及招摇撞骗或学艺不精带来的口碑污化和边缘化,没有专业的衡量标准,也减少了深入研究的动力,确实很难发展,但愿一代一代人早日可以走出新的旅程。回归我们的日常,希望一点一滴的小事,算不算得上启蒙,至少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颗颗的种子,留给他日后自己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