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如何引导孩子批判性思维?

速读摘要
这期的游戏围绕着一张图片展开讨论,涉及到网上流传的乡村硬核封路,除了复习之前的事实和观点之外,引入了一个”结论”的概念,同时给到了孩子关于观点对错的判断。在批判性思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孩子去甄别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跟Kiki说,我们对这张图讨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信息(事实和观点),现在请你说出你的结论。情况2、这时候,有一个人说,他家有孕妇,如果路封住了,万一要生宝宝,就没有车开出去,这样生孩子很危险。
原文约 3871 | 图片 10 | 建议阅读 8 分钟 | 评价反馈

疫情中,如何引导孩子批判性思维?

原创ki妈亲子启蒙 ki妈亲子启蒙社

疫情中,如何引导孩子批判性思维?

——硬核封路,如果你是村长,你会怎么做?

文/ki妈


这次的疫情中,其实有两个“战场”。


一个是抗击病毒的战场,一个是舆情的战场,大家应该都感受到了舆论洪流摧枯拉朽的威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洪流中,个人很可能会被推动着往前,会头脑发热,会失去理性,卷入到这场风暴中去。


有的人从武汉出来到处招摇暴露自己的信息,试探公众的底线,被网友人肉举报。


“武汉出现类似非典疫情”的事实被隐瞒,一开始被当做谣言,被政府辟谣,后因为无法隐瞒又被认定为事实。


一则“双黄莲可抑制新冠病毒”的消息就引发大众疯抢双黄莲,最后又被证明没有科学依据。

……


这样的信息很多很多,对普通的民众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去甄别这些信息,并因此做出对自身有利的判断。


特别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很多信息都是一种线索,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时局,并做出适当的应对策略,但不少也具有迷惑性,如果被某些情绪所挑动,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断。


之前,这里有推过一期专辑,引导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大概有6期,这期算是就这次的热点事件,也让孩子来进一步的进行批判性思维。


没有什么决策是完美无暇的,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我们做出尽可能明智的决定。


这期的游戏围绕着一张图片展开讨论,涉及到网上流传的乡村硬核封路,除了复习之前的事实和观点之外,引入了一个“结论”的概念,同时给到了孩子关于观点对错的判断。


这个过程中,传递给孩子:


每个人身份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获得的信息不一样,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在这个结论下,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最后,让孩子思考,如果她是村长,她如何来做这个决定。


希望孩子通过这期主题,获得更多独立思考和判断稍微复杂事件的经验。


进行过程中:当我把信息一层层的给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发现自己得到的结论会不断的变化。这个过程会对孩子已有的想法产生冲击。


本期的重点涉及到:


1、分清事实和观点

2、判断事实的真和假

3、判断观点的对与错

4、什么是结论

5、判断结论的对与错

6、解决问题



事实还是观点的复习




在批判性思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孩子去甄别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这些在之前的几期有非常详细的主题设计和实操:
事实和观点,如果孩子没有涉及过,可以先进行上面两期的学习。

我们接触的信息分为事实和观点,事实是客观描述,他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比如一周有七天,但是事实有真假,这跟我们的理解有区别。


我们一直以为事实就是真相,但是其实我们看到的事实受很多局限,比如没办法证明又被普遍认可的历史,而且有些事实,也很难区分真假,比如社会学上的一些信息都是灰色地带,不是非黑即白;

而观点就是主观的想法,它的存在依赖人,比如我最喜欢周日。

这里说到的感官体验、价值观偏好都属于观点,自古以来就有“汤圆还是元宵?”和“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好吃”“粽子还能加肉馅?”这南北三大饮食之争,这里明显就是属于个人感官体验的观点。

跟孩子区分事实还是观点,主要从一个方面出发,事实就是不管你想不想,你喜不喜欢,它都不会改变结果;观点就是,只要你想,你喜欢,或者别人想,都可以改变它。




讨论1:事实还是观点?




1、给孩子看这张图,和孩子讨论图上有什么?
(事实还是观点的判断)
(孩子每说一个信息,都要跟她讨论一下,是事实还是观点)

Kiki说,“她看到一共有18个人”。我们讨论这个是事实。
Kiki说:“图片上面写着姜楼镇南头王村”,这个也是事实。

Kiki说:“有一些人带着口罩走动”,这也是事实。

“大石头堵住了路”这也是事实。

她还说了很多直接可以从图片上看出来的细节,这些可以直接看到的都属于事实。

孩子可能会说很多看到的事实,这时候,你可以适当的说一些“观点”。

比如:“我觉得那几个讨论问题的人很紧张,可能有事情要发生”,这个涉及到人物的情感揣摩的,加入了个人的主观推理,是观点。

“两个孩子没有人看管乱跑,很危险”这也是观点。

备注:尽量多的跟孩子去讨论从照片里面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里面既要有事实也要有观点,不一定每次都是让孩子说,讨论就是大人小孩一起来寻找和思考。


讨论2:事实有真假




事实是有真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验证。

这里,我从天气的角度阐释。

我说,照片里的天气是晴天,可是Kiki说,照片里的是阴天。

晴天和阴天,这个都是事实,是对天气的客观描述。
其中肯定有一个真,一个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验证,比如找到拍照片的人,去确认。

这里要让孩子了解到:事实是有真假的,可以验证。
但是我们只要通过更多的信息,来验证就可以。


讨论3:什么是结论




看完这张图,我们讨论了很多事实和观点,也就是获得了很多信息。

我们需要通过这些信息来得出一个结论,结论就是通过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推论,得出总结性的判断。

跟Kiki说,我们对这张图讨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信息(事实和观点),现在请你说出你的结论。

这里的结论,是有推导的过程。也就是你掌握了哪些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推导出了你的结论。

比如:我看到了很多人聚在一起,他们在紧张的讨论,村的道路也封闭了,我的结论就是,这个村子可能要跟旁边的村子产生冲突。(我是故意用了其他的结论,让kiki来进行分析)

但是,Kiki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她说:村子里的有人带着口罩,他们还把路封住了,之前听说过新型冠状病毒,所以,他们是把路封住了,不让病毒进入到村子。

备注:这个环节,孩子得出什么结论都可以,因为下面就是给予更多的信息,去让孩子得出不同的结论。



讨论3:信息不一样,结论不一样




跟Kiki说,这个照片,其实是前几天拍的,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了,武汉封城了。为了避免病毒扩散,每个村开始封村、封路。这个照片就是拍的就是南头王村封村的样子。

引导孩子:
分析:为什么我们两个人的结论不一样?
因为我们获得的信息不一样。如果掌握的信息越多,结论就会越准确。Kiki还用到了自己的经验,也就是通过观察和个人经验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讨论4:观点有对错 



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得出的对错是不一样的。

(这里其实就是涉及到价值观和道德、立场和角度对观点的影响,观点只有对错,这个对错也是主观的,取决于判断人的道德价值观等等)

下面依次举了三个例子,让孩子来判断“封路这件事的”对错:

情况1、这样的封村,村子里的人说太好了。车辆进不来,出不去,病毒进来出去的可能性就小了。

Kiki立马说,这样做是对的。

我继续说:

情况2、这时候,有一个人说,他家有孕妇,如果路封住了,万一要生宝宝,就没有车开出去,这样生孩子很危险。

Kiki立马说,这样做是错的。

情况3、还有人说,家里养了很多小鸡和鸡蛋,路封住了,小鸡和鸡蛋都运不出去,别人也吃不到鸡蛋,自己也赚不到钱。

Kiki又说,这件事情是错的。

情况4、自从封路之后,隔壁村子有人确诊感染了,这个村子一个还没有被感染。

Kiki又说,这个事情是对的。

情况5、有一家人家起火,消防车被封路挡住了,进不去灭火。

Kiki又说封路是错的。

这里可以停一下,问kiki,你一会说对,一会说错,到底对还是错呢?

Kiki想了想,也犯糊涂了,他觉得既是对的,又是错的。

于是我稍微总结了一下: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判断对错的时候,如果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得出不同的判断。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

讨论5:现实情况阐述




跟Kiki说,这个封路出来之后。

一开始被大家都夸奖,这个事情做的太对了,于是很多的村庄都效仿,起来,我给kiki看了不少照片,纷纷把路给堵住了。

但是慢慢的,有人开始反对了:

因为他们找医生买药出不去,消防车进不来,去县城里买菜不方便,孕妇去医院不方便,有医生要去武汉支援,也因为路都封住了,不能很方便的去医院,很多运输食物、医药品的车也很不方便的运输。

下图就给救护车造成了麻烦。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法律是不允许封路的,至少要留出消防通道,否则都算是违法。

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规定,消防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


所以,我们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到法律、以及大家不同的要求之后,再做决定。


讨论6:如果你是村长,你会怎么做



问孩子:封路有好有坏,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保护村民,不扩散病毒。如果你是村长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这里面跟孩子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统筹协调众多的需求,来做决策。

我们之前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这个事件的细节,所以,孩子也比较容易去做出自己的判断。

Kiki对整个疫情稍微有点了解,所以,她提出了解决方法就是,不要把路封死,同时派三个人守在门口。

她不断的提出方案,我想办法去破她的方案,然后,她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方案。

最后,她说:

她要在每个路口设置路障,同时每个路口有2个警察和1个医生,这些人都必须要带口罩,而且还有应急通道。如果有特殊的事情才可以出去,比如要生病买药的人,孕妇,运输食物的人。

其他的人都不能进出,如果有住在这里的人从外面进来,那么就需要隔离14天,确定没有事情再放出来。

讨论的最后,给她看了一些其他的图片,Kiki一一指出了上面的不足之处:

她说,这样封路是可以的,但是上面这个人没戴口罩。
她说,上面也有人没戴口罩,还要准备温度计。
她说上面的人太多了,不需要这么多人。

备注:这个环节,孩子可能有其他很有意思的想法,鼓励他们提出来,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觉得想法不合理的时候,父母可以进行攻破,来让孩子修缮自己的方案。


后记



别说这样的问题很简单,事后诸葛亮很容易,如果这个问题简单,那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路被所谓的一刀切“硬核封路”了,因为河南的硬核封路被追捧,一时间各地都出现这样的硬核封路。

网友们的追捧也是没有经过细节的推敲和预演,盲目的追捧,引发了后面粗暴的情况,也让很多地区走入了一个误区,通过一些暴力非人性化的方式来防止病毒扩散,这些事情如果不纠偏,发展下去,会对社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成人的世界有太多脑袋一热,拍桌子决定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思考,对以后做决策是很有益的。


批判性思维专辑资源下载




资料下载提示



上面专题共6期配套资源可免费下载,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封路”,即可下载。

文章已于修改
    在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