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同理心、友情和责任

我们的“解决问题专辑”分为10期,选十个左右的小短片,通过短片,让孩子分析主人公遇到的困难,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最终来解决问题。所以,目前才出来第2个小短片。

但是,同时,每个小短片都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上期的《鹬》,其实就是让孩子了解到:

1、什么是独立:长大了,不能让妈妈喂东西吃,要独自面对困难;

2、遇到困难怎么办?:要勇敢、要多尝试、要向别人学习。

这些道理,并不是我们直接告诉孩子。而是通过,我们的问题卡和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分析故事、讲述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得到的。

我们最开始的几期,可以先引导孩子通过分析问题,把故事讲出来,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后面慢慢的引导孩子总结概括这个故事,并通过他自己的理解,来抽象出一些道理。

卡片的使用,大家看上期。熟悉卡片使用的爸妈,可以直接带孩子看这期的视频。

这一期的短片主题是:同理心、勇敢、友情和责任。

 

01、复习六要素

准备材料:故事六要素打印。(请前往上期下载,最好从第一期开始看起)

拿出上次的故事六要素的卡片,问问孩子,还记得,我们讲故事,需要有6把钥匙。

一张张给孩子看,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拿着卡片问孩子。一般来说,孩子看到图标就能猜出是什么要素。同时,也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汉字。

Kiki很轻松的回答出了这个问题。

然后,我们就开始看视频。

 

02、观看短片

给孩子看6分钟的短片: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短片《Bilby》

推荐地址:

https://v.qq.com/x/page/y0836f1nn9p.html

看完之后,就问孩子,刚才看到了什么?

因为经过了上次的练习,Kiki其实在这个环节,基本上把整个故事都复述了出来。

在Kiki进行复述的时候,我等她完整的说完。并没有让她来从六要素进行分解。

在讲完了之后,我再问kiki,刚才她的故事里,有没有这些要素。

(所以,听孩子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留心下时间、地点这些背景有没有交代。)

 

03、主人公如何解决问题

跟孩子说,每一部片子,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我们叫主人公。你觉得这部片子里面这主人公是谁?

Kiki说是这个大耳朵老鼠。

于是,我又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卡片,跟kiki一起分析。

我们先去找找大耳朵老鼠遇到了什么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又看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解决的。

因为这里的情节比较简单,所以,基本就是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就搞定了。

这里,kiki提出了一个比较好的问题。

她觉得大耳老鼠有点傻。因为他直接跳下悬崖去救毛球,很可能没有救到,自己也死掉了。

她说,如果找一些绳子来,想办法把那只鸟缠住,让它不能飞,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去救,都要比直接跳下去好。

整体下来,我感觉Kiki对这种朋友间的情感,感知力还是有点点弱。所以,她更关注于情节本身是不是有趣。

在这点上来讲,尊重孩子不一样的视角。

 

04、讲故事

kiki因为第一遍已经讲过了,所以在第二遍的时候,她其实很不愿意重复讲。本身,开动脑子去讲述故事,也是一件很耗体力的事情。

但是,讲故事这件事情还得多锻炼,所以,虽然Kiki后面还是不太乐意多次讲述,我还是要求她完成了两次。

第一次录制的时候,因为有些部分可以更好,于是又录制了第二次。第二次,Kiki其实有点很不高兴。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有小小的坚持,两三遍不算多。

 

05、故事延伸

我想大家在看这个短片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个动物到底是什么动物,看起来像兔子,又像老鼠。

其实这种动物很特别,叫兔耳袋狸。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分布在澳大利亚。因为他的耳朵大的像兔子,所以,名字叫兔耳袋狸。

兔耳袋狸一般生活在干旱沙漠地带,它们不喝水,通过食物来汲取水分。它们的宝宝出生之后就会在妈妈的育儿袋中,喝妈妈的奶长大。

在这部短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身为弱者的小老鼠(后面我会讲到兔耳袋狸,但是,开始的时候,先不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猜猜。然后整个流程完了之后,再进行这个轻松有趣的兔耳袋狸的延伸),它为了生存小心翼翼,即便如此,它对待身边的小动物都是带着善意,比如夺回了抢他实物的甲虫,但是同时又不伤害这些甲虫,摔翻了扶正。这是一种善意对待他人的行为。

当他遇到毛球鸟的时候,不喜欢毛球鸟跟着他。它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可以保持继续。再次被紧跟之后,又给毛球鸟一个它自己的食物,让毛球不跟着他。计划失败后,他想把毛球放在一个地方,然后他可以安心的离开。

但是,每次只要安置在一个地方,毛球鸟总是有危险。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的离去到后面的不离不弃,再到后面的舍命救助朋友,跳下悬崖去攻击老鹰,他们的友情越来越坚固。而大耳老鼠从之前的敬小慎微,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他有了要保护的朋友。

 

豆瓣上看到了这部短片的评论,很有意思,论一个人是如何从青铜变成王者的,大概就是遇到了自己想要保护的那个人。

这些话,其实不用跟孩子去讲,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孩子的生活经验又特别少。我不倾向于把所有的道理都一一告诉孩子,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不会忘。

我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孩子已经记住了这个场景,记住了这个本来弱小,还要保护他人的兔耳袋狸。

 

1人评论了“02、同理心、友情和责任”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