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自制雨量器观察降雨

KI妈说

     上期中讲了为什么会下雨,原本准备制作一个仪器来测量雨水的,但是发现那次的两个内容量已经够玩一会了。

 

所以,今天的这个雨水测量单独抽出来,跟kiki趁着周末一起做起来。虽然周末是晴天,但是安置雨量器这种户外活动在温暖晴朗的时候跟孩子一起进行更合适不过啦。

 

 

周末天气晴好,小朋友们都在外面玩着。刚好趁着天气好,我们制作了一个降雨测量器,准备在下雨的时候用来测量降雨量。

 

-1-

 

跟kiki聊聊下雨

一切开始于这样一段对话

 

ki妈:kiki,下很大的雨能出去玩吗?

kiki:不能,要打雨伞。

 

ki妈:那你怎么知道下大雨还是下小雨呢?

kiki:不知道。

ki妈:下大雨的时候,地上是不是就有好多小水坑啊,你就可以踩水啦。

(kiki一听踩水就兴奋了)

kiki:是啊,我可以穿雨鞋踩好多小水坑。

 

ki妈:没错啊。但是下小雨的时候,地上就没有小水坑,地上只是湿湿的。如果雨下的更大更大的时候,还可能发生洪水呢。除了看小水坑,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雨下的大小,今天我们就要来做这个雨水测量仪。

 

(kiki听着我说,还是云里雾里的)

 

-2-

 

准备材料:大号可乐瓶1个、美工刀(或者剪刀)、马克笔、小石子、水

 

 

-3-

 

制作过程

阳光的午后,我们在阳台上操作起来了。

我打开瓶盖,拿着瓶子放到kiki面前。

 

 

ki妈:kiki,我这个瓶子放在外面,我们能不能收集到雨水?

kiki:可以的。

ki妈:你觉得瓶子的哪个地方收集到的雨水最多呢?是瓶盖这个口呢,还是瓶身的这个(我指的瓶腰部的凹处),还是其他地方呢?

 

kiki想了想,指指最宽的那段。

ki妈:是啊,这个地方最宽,雨水掉下来,收集到的雨水是最多的。其他瓶口都比较小,雨水滴进去就少。

于是,我把用美工刀把瓶子截成两段。

 

 

ki妈:好啦,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收集雨了。但是不是每天都有雨啊,万一昨天下了雨,今天又出太阳了,那这个瓶子放太阳下可以吗?

kiki:不行,会晒干的。

ki妈:哦,瓶子里的水会去哪里啊?

kiki:到天上去,跑到云里面去。

ki妈:哦,那我们可不可以就这样拿去测量?

kiki:不可以。

 

 

于是,我又把另外一半加工一下,剪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放到瓶子里,给kiki演示。

ki妈:如果这样的话,雨会不会飞到天上去?

kiki:不会了,如果小乌龟进去了也出不来了。

 

ki妈:是啊,雨水还是跟以前一样落到瓶里面去,但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水蒸气后,就飞不走了,只能乖乖的待在瓶子里。

kiki听了,马上觉得这个办法很妙,连连点头。

 

 

因为涉及到测量数据,所以我们用尺子量。当然由于瓶底高低不平,所以我们得事先加入一些水,又加了一些小石头。

 

跟kiki说,如果我们把瓶子放到外面,下雨的时候有风,风一吹瓶子倒掉就不能测量了,所以加入一些小石头是为了稳定瓶子,不被风吹倒。我们以瓶中的水面为测量起始点,用马克笔在上面标注了“0刻度”,然后依次1cm画一段刻度。

 

 

雨量器需要放置在四周没有遮挡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雨量器放在了顶楼平台。

 

 

挑了一个四周没有遮挡的地方。为了让瓶子不轻易倒掉,kiki又用石头把瓶身四周加固了一下。

 

 

 

由于气温偏高,一会儿我们就看到漏斗底部都是雾气,刚好让kiki亲见水蒸气跑出来的状况,kiki说:水宝宝跑不到咯。

 

 

虽然是雨量器,但是如果不下雨的时候也可以连续观察里面的降水有没有减少,看看水蒸气跑出去多少,当然如果水量减少了,别忘了加点水到跟0刻度齐平。

 

关于降雨量的记录,就可以在上次的天气表上,下雨的时候,记录下雨量的读数!关于天气的素材,请看下面下载提示。

 

“降雨量”小常识

“降雨量”是气象术语,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

 

中雨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6~24mm。

 

大雨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24~30mm。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