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AMI要求不能发培训课堂的照片,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涉及的图片删掉,这里再重新将上次的文章发布一下。)
上了三周的蒙特梭利主教培训课,了解了不少蒙特梭利0-6岁的各种环境的教学,同时也在摸索着怎么样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家庭实践。
毕竟蒙特梭利的学校不多,但是她的这些好的方法我们却可以在家庭中带给孩子。这块也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学校的教育很重要,但家庭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孩子的0-6岁阶段,家庭环境占主要地位的时候,父母如果花点心思,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什么都不教”和“什么都教”爸妈
0-6岁的阶段,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两类爸妈:一种是爸妈什么都想教;第二种就是爸妈完全散养。
但是,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状态。看似两个极端,其实是相似的。都是我们从个人以及社会的经验出发,觉得应该给孩子什么,或者不给孩子什么?
我们认为孩子应该要跟小学衔接,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于是给孩子报才艺报幼小衔接,这些都是来自于个人和社会经验;
我们希望孩子快乐的成长,所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自然也忽视了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些挑战。
(上图为蒙特梭利教室的感官区)
再来看一下学校教育,通常会将孩子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同样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接受的知识,单向度的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孩子,再考核他们,为社会输出人才。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比周围的孩子更优秀,那么自然就会提前学一些小学初中的内容。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是从我们的社会经验和成人的想法出发,但是,究竟孩子需要什么?我想考虑过的人也许不多。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再给到他们需要的帮助,我相信,这不仅会促进孩子的成长,也会增进亲子关系。
你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吗?
所以,今天的这个主题,我想跟大家一起聊聊,0-24岁,这24年,从儿童到成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他们需要父母怎么样的帮助和支持。
在开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蒙特梭利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但是,同时觉得很难做到:
“只提供给孩子必须的帮助”
为什么要把6-24岁的年龄放进去?
孩子的成长是层递式的,每段成长,都是前一个基础上的发展,也是在为后一个阶段在做准备。我们的孩子基本都处于幼儿园阶段,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孩子未来的走向。
蒙特梭利将儿童发展分为4个阶段,0-6,6-12,12-18,18-24。当然,我们看到很多关于这个阶段的分类,包括发展心理学,也是将儿童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上图为发展心理学关于人类阶段的划分)
蒙特梭利的理论是基于对儿童的长期观察,她的观察与总结更鲜活。特别是关于0-6岁的吸收性心智,是我非常认可的。
所以,本文的很多理论也来源于蒙台梭利,是对蒙台梭利关于四大发展阶段的一个提要和感想。
上图是蒙特梭利关于四大发展阶段做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最上面的有点像植物的球茎一样的生长图。0-1岁的黑色象征这无穷未知的潜力,红色象征了巨大的能量。所以,0-6岁,是孩子潜能最大的时候。
绿色是相对比较平稳的阶段,体现在了6-12岁,这个阶段孩子比较平稳。而到了12-18岁,因为青春期,孩子又有了更多的能量。
在右下角,我们看到传统把儿童分为的几个阶段,比较机械的分割。
**第一阶段:0-6岁 幼儿期**
0-6岁的孩子,最被传统忽视的阶段,恰恰是孩子潜力最大的时候。儿童这个年龄段,一直被认为是未开化的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我们成人去教。
但是,事实上,孩子的这段时间,是整个生命期最黄金最有潜力的时间,他在这段时间中,快速的完成了生命最初的自我构建。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吸收性的心智,他们不知疲倦的吸收来自环境的一切信息,他们用感官来认识世界,并且通过一个个敏感期来不断建构自我。
(上图为蒙特梭利感官区教具)
这个时期爸妈的作用非常大,爸妈除了给他们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同样也要给他们更多探索的机会,让他们自由的发展。
蒙台梭利有很多如何给0-6岁孩子提供探索环境的实践,也是我后面会跟大家逐一分享的。
限于篇幅,我们在上期 中,已经大量讲到了0-6岁孩子的特性,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最近一个月,一直在上关于0-6岁的课程,所以,后面关于0-6岁的会先和大家分享。
**第二阶段:7-12岁 儿童期 **
蒙特梭利认为,7岁的孩子和之前的阶段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区别。除了生理上,比如孩子乳牙全部脱落,换了更坚实的恒牙,头发颜色更深,圆圆胖胖的身体会变瘦。
还有一些心理以及性格上的显著变化,我总结一下:
1、性格中柔软的一面会变得坚强。比如,3岁的孩子看到鱼死掉了,会很受打击;但是7岁以上的孩子,会想知道鱼为什么会死。
2、更喜欢问“为什么”,而不是“什么”。7岁的孩子开始进入抽象领域,比起是什么,他们更希望探知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蒙台梭利说6-12岁的孩子是想像力发展的最好阶段。(这个问题,也许大家有疑问,我会单独出一期来讨论)
3、想要脱离家庭环境。讨厌家庭的限制和保护,想要去更大的世界探索。这时候的孩子,想要的是不同的,更大的成就。
4、对道德伦理关注。关注公平与否,甚至会保护弱者,对不公平不会坐视不理。让大家感觉这个阶段的孩子诚实、正义感。
5、通过与他所处的周边环境接触,来了解真是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作。
这个阶段,能给到孩子的支撑:
1、一些安全的能够暂时独立于家庭之外的空间,比如夏令营之类的,满足孩子对环境的更高要求。
2、利用孩子自然的探索方式,给孩子提供文化的指引,这样孩子可以在更宽广的环境中吸收文化。
3、蒙特梭利给予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宇宙教育,也就是小学课程的重点。
ki妈申请的就是6-12岁的阶段,相信,后面会有更多关于6-12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第三阶段:12-18岁 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敏感、更在乎别人的看法。形成了关于全人类的抽象的社会观点,同情弱者。也开始将社会历史行为,作为整理来了解。蒙特梭利把这个阶段的孩子称为“大地之子”。
这个阶段,“职业”和“好战心理”出现,孩子希望为社会做贡献,并且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历史感兴趣。而传统学校获取的知识满足不了他。他们不再是简单吸收,而是想要去自己调查,亲自体验。并且寻找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是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也容易出现沮丧。智能比起之前有所下降,不能记住东西,免疫力也有点低。因为大脑的前额叶在发展,所以需要更多的休息。
**第四阶段 18-24岁 青年期(大学阶段)**
如果能很好的完全了前面的那些阶段,那么这个阶段的青年是能够为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的人,他应该能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潜在希望以及自己的能力和责任。
这个阶段的人,他的抱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所得,自我变得次要,他想要为整个人类做贡献。
他接受更深入的专业的知识,并且不论他选择什么,他都必须意识到教育应该贯穿一生,跟上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四个阶段看似很遥远,但是一定是之前阶段上成长起来的,也一定是吸收了每一个发展阶段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并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努力去超越他们。
关于0-24岁的发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样的框架。我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0-12岁这个阶段,这块阶段也是我的重心,后面会有更详细的细节内容和大家一起探讨。
这期,就相当于做一个概览。更多关于蒙特梭利的内容,也可以微信和我交流ki妈:maoerhu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