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乘法

速读摘要
按照学校的进度,我一点都不担心孩子的运算能力有问题。最多的问题无非就是有没有粗心算错题目,速度有没有快一点。本文中采用的珠串来自于蒙氏数学的方法,帮孩子将乘法从感官层面过渡到抽象层面。后面会有很多期后续活动,让孩子慢慢的深入了解乘法。后续深入的乘法,需要孩子对加法有一点点基础之后再进行这期。
原文约 1784 | 图片 12 | 建议阅读 4 分钟 | 评价反馈

如何让孩子轻松学乘法?|ki妈数学乘法模块开启

原创ki妈亲子启蒙 ki妈亲子启蒙社




小学的数学,学校是非常重视基础的。基本上,像口算这些,每天都会进行速算练习。所以,按照学校的进度,我一点都不担心孩子的运算能力有问题。最多的问题无非就是有没有粗心算错题目,速度有没有快一点。


但是,之前跟一些爸妈聊,她说起,自己的孩子,一二年级成绩都非常好,但是三年级成绩就下滑非常严重。他经常因为孩子的升学问题焦虑到晚上睡不着觉。培训班上过很多,但是孩子的成绩就是无动于衷,很伤脑筋。


每个孩子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数学其实一开始可能只是对孩子的运算能力有要求,慢慢的,就会过渡到逻辑思维和深层次的抽象思维。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才开始慢慢加强,如果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浸泡在抽象思维中,一些孩子也可能会存在一些理解的障碍。


就像我们之前认为很简单的,说多少数就能自然而言对应多少的量,但是,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这部分的转变,那么他很可能数和量就不会一一对应。所以,小学的教室中,也会有一些简单的小教具来帮助孩子理解。


我们这里做的乘法是带有启发性质的游戏和讨论,帮助孩子去了解。


乘法这一辑,出发点也是为了帮助孩子能够从乘法的本质出发,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理解乘法关系,包括后面的最小公倍数、因数、质因数、多位数乘法。去认识一些比较有趣的数量关系。


乘法这一辑需要对加法有了一些基础的孩子进行。

1


为什么会有乘法?


乘法是加法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孩子在学了加法之后,会一些加法的算式。


于是我们一起来探讨,当我们要把同样的数量多次相加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


准备材料:纸和笔


过程:


1、问孩子:1个班里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拿1颗糖,一共有几颗糖?


孩子可能不假思索的说10颗糖,但是我们需要把算式列出来:

1+1+1+1+1+1+1+1+1+1=10( 颗)


2、继续问孩子:

1个班里有5个学生,每个学生拿来2本书,一共有几本书?

这次的算式是:

2+2+2+2+2=10( 本)


3、继续问孩子:

10个孩子去春游,每个孩子带3个橙子,一共有几个橙子?

3+3+3+3+3+3+3+3+3+3=30( 个)

4、提出另一个问题:


我们的算式写这么长真的是太麻烦了,而且也很容易数错,有没有简单的办法呢?


Kiki立马进行了简化,她写成了9+9+9+3=30(个)


5、讲一个小故事:


300多年前,美国的一个数学家,他觉得乘法是另外一种简化的加法,于是,他把相同的数相加,写成了简短的式子,比如10个3,就写成3×10,他把加号斜过来写,就变成了乘号。所以我们就可以写成3×10=30,表示有10个3相加。


6、介绍专业名字。


乘号前和后的数,我们叫做因数,  等号后面的数,我们叫积,积是禾字旁,古代表示谷物持续累积。


7、然后,可以让孩子尝试,将之前的几个加法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



2


倍数关系


教具:准备珠串:按如下颜色进行。我会发一下购买珠子和铜丝的地址;我们用软铜丝穿了1-9的串珠,不同颜色,一共10串;剪了一些小标签。

说明:这里有开始用到了珠串。之前的几期,大家应该都有买到 ,如果没有可以找替换物。


每一段标签,我们都会标注数量。(可由孩子来进行)

比如1的话,就是1,2,3,4,5……10

2的话,就是2,4,6,8……20

3的话,就是3,6,9,12……30

如何与孩子进行:


1、我这边有很多珠串,有1家族,有2家族,有3家族……一直到10家族。

2、我们先来摆1家族,10个1家族,我们在标签下标记数字,每个1家族,我们会标记下1,2,3……10。

3、然后让孩子选另外的家族,孩子加法好的话,可以让孩子直接口算,4、8、12……40。

4、如果孩子的口算不熟练,那么刚好就是数数,用串珠一个个的去数。

5、最后,看孩子的情况,完成其他的家族。(很可能要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就完成一半的家族,剩下的第二天进行)


对数量不是很敏感的孩子,可以通过数数,明白这些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对某个数的倍数会有一点简单的印象。


对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基本就可以直接通过心算来算出具体的数量。


这也是在为乘法口诀表做准备。


为什么用珠串,后面我们就会明白,倍数是本身的话,其实就可以是平方,后面还可以组成立方。

其实是通过珠串的关系建立乘法和乘方、立方之间关系。


在本期中,只需要孩子对这些数量关系比较熟悉就好。


备注:


1、因为当时时间比较晚,并没有完全把所有的倍  数关系整理出来。基本上,这个工作也需要分两次进行。下一期,我们就要对这些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和练习。


2、幼儿园的孩子,有过一些加法基础,这里可以停留在数数的时间长一点。


3、这个工作需要两天完成,所以,尽量摆放的时候考虑在平时生活中不容易碰到的角落进行。或者就用塑料袋将这些每个数量分装之后,方便第二天直接摆放。



3



说明:本文中采用的珠串来自于蒙氏数学的方法,帮孩子将乘法从感官层面过渡到抽象层面。后面会有很多期后续活动,让孩子慢慢的深入了解乘法。


后续深入的乘法,需要孩子对加法有一点点基础之后再进行这期。


关于珠子和铜丝的购买地址:请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教具”查看。


有任何问题,请微信:maoerhutong2,并不一定能及时回复,但是确保留言都会回复。


4


推荐阅读


    在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