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妈说
昨天夜里天黑的时候,kiki还不忘提醒我查看顶楼的雨水测量仪,于是我们拿着手电筒跑到顶楼,去检查楼顶的雨量器,雨量器还在,漏斗的底部结满了小水滴,如果没有这个漏斗装饰,水蒸气早就跑到天上去了。
我们对照了一下读数,水面还保持在零刻度,如果水份蒸发掉的话,那么我们需要在下个雨天来临之前,把水加到零刻度,这样记录才会更准确。
回去的时候想想,很喜欢这种被好奇心驱动着做事情的方式,于是又想到了鸡蛋理论。
李嘉诚说: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任何时候,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都是最重要的,比如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这种内在驱动力能够让他在自我成长路上越走越远。
教育的艺术也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孩子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有学习的愿望,如果孩子缺少这种内在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反观kiki,因为好奇心而促使她想多多去观察,而这样不断的观察跟积累,又让她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于是她开始认识到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到结果,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耐心,持续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够获得结果。
观察是孩子必备的获取知识的途径,然而持续观察又是更高阶的观察,综观历史上多数的艺术家或者科学家,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实验才获得结果的。
孩子通过持续观察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在家长的引导下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观察能力,锻炼孩子敏锐的双眼。
***************
周末的时候做了雨量器,虽然没有下雨,但是已经引起了kiki的极大兴趣,每天都要上楼去观察一下,昨天睡觉前还跟我说:我们有没有楼顶看过雨水计量器。我说看过之后,她才放心的睡下了。
今天,kiki感冒在家,于是白天又跟她去楼顶检查了一下,雨量器上凝结了很多水滴,跟kiki讲着水蒸气产生的原因,心里萌生了做一个简易直观的自然水循环的念头。于是,在温暖的午后,把这一行动付诸实施。
-1-
跟kiki聊聊水蒸气怎么形成的
虽然雨量器里的小水滴kiki能够很明确是水蒸发的上去的,但是具体到大自然中的水遇到太阳晒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她还是有点模糊的。
对4岁的娃讲太过宏观的自然现象也许有点难,但是考虑到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只要涉及到天气,就肯定会有关于水循环,雨雪雷电这些都是跟水密切相关。
kiki已经知道了,水会被太阳晒干,水会跑到天上去,然后又从云里变成水下下来。有了这个小小到基础,了解自然中简单的水循环并不是什么大挑战。
我拿出纸笔给她演示了简单的雨水怎么从海洋、湖泊跑到天上的云里,又变成水滴下来,她边听边看,也在自己的纸上开始涂涂画画。如果画面还是糊里糊涂的,那么接下来的水循环瓶就可以更直观的让kiki去了解。
-2-
准备材料
1、塑料罐(找到一个小核桃仁的小罐子,用电吹风把标签吹热,撕掉标签,注意别离太近,避免塑料瓶变形)
2、水彩笔
3、双面胶带以及小棉球(不必须)
-3-
制作过程
步骤1、按照水循环涉及到的主要地貌,用水笔在瓶子的下段整个一圈画上大海、湖泊、树木、山、房子等。主要的布局ki妈来操作,kiki画上了山、房屋、小朋友等。
步骤2、天空画上太阳和云朵,然后在瓶子里放上一点微蓝的水,边画边跟kiki演示,海水变成水蒸气跑到天上变成云,云层很厚的时候,就凝结成雨滴落到地上,地上再由河流、湖泊流到大海。
然后水不断的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落下来变成湖水,这样一直不停循环下去。画上水蒸气上升的箭头,画上云朵,画上积满水蒸气的云朵冷凝后变成雨降下来。为了让瓶子更美观,我们还用棉球再里面做装饰。
放在太阳下小半天,瓶壁上都挂满了细密的水汽,看起来就更直观了。虽然很简单,但是这种展示方式让kiki觉得很新奇,对这个小小的手工也是连连的说真好玩。
当然,如果温度更高的时候,水汽蒸发更明显,那么顶端的水汽受冷成水滴,就变成雨滴下来,所以这个小小的循环瓶可以一直让孩子观察下去。
关于天气观察主题,后面还要持续更新,感兴趣的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