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妈说
其实这次的三峡之旅,初衷还是带父母游玩的。ki爸常说,父母年事高,趁现在他们还能出去走走,尽量多带他们转转。以前很少行动,今年就行动起来,不想留遗憾。ki外婆因为跟五台山之行有冲突,所以没有一同前往。此次三峡之旅,其实是一家三口加爷爷奶奶一同前行。
其实说到跟父母这代的情感联结,反而以前比较忽视,一直觉得里面有很多的细节可以思考,也许我们这代人可以做的更好。每个人的成长,都带着家庭的印记,或多或少受家庭的局限。
我们经常听到,你成年后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作为一个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母亲,除了要照顾好一家老小外,注意发掘家庭的优点,也要意识到家庭带给我们的局限,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我们与子女以后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与父母关系的一种映射,所以,在做一个好父母之前,首先要处理好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二站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和白帝城是游船自费可选项目,游船安排行程,但是需要额外收费,差不多290每人一个景点的票价,考虑到游船上可能会无聊,所以自费的两个景点也报上了,还免费赠了一个船上的wifi。
我们在一早就去前台登记了收费游览的项目。但事实上,最后发现,如果你想悠闲一点的船上时光,也许可以放弃掉丰都鬼城,只选择白帝城项目(私下觉得白帝城是一个精华,不可弃)
船上7点半自助餐,一般1个小时。有时候碰到有活动,还会提早,出去玩还是得起早。自助餐也比想象中丰盛,当然,餐厅也是一如既往的整洁,用餐的时候心情很好。服务生服务的也非常到位,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早餐很丰盛,中西餐结合,可惜我的胃有点不舒服,所以,吃的很少。
吐司加黄油是我的最爱,看着这么多美食,有种痛就是“我的胃吃不下”!
差不多8点半样子,我们就出发去丰都鬼城。下船到上岸要走长长的一段路,每一段都有凯珍号的服务生指路提醒,kiki也受到他们的影响,每碰到一位,都要问候一声“阿姨,你好!”我想这就是旅行的妙处,离开熟悉的环境,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行为举止,希望kiki总能被身边好的事物所影响。
下船后,看到了邮轮的全貌,一共5层,默认的舱位是2层,如果更换楼层,需要额外付费,当然,2楼虽然面积会小一点,但是一样的干净清爽,一样有阳台。
丰都鬼城靠近江边,电瓶游览车开了十分钟就到了,样子跟自己想像的差不多,冥王庙宇之类,多为一些冥界的神灵鬼怪,有我们常听说的奈何桥、黄泉路、鬼门关等。
虽然看似普通的庙宇,但其实丰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三峡大坝,老的丰都已经被淹没在水下,新城是后来才新建的)。
我们以前一定有看过这个“酆都”,但是一直到现在才明白,酆都原来在众多的古代典籍中,一直跟幽冥、地狱联系在一起,因为年代久远,又受到道教、佛教世世代代的影响,大家越来越相信丰都是地狱之所的说法,这下算是把黄泉地狱这个名头给做实了。
其实撇除这些不说,酆都的景色应该是秀美的,而非鬼气森森,当然,丰都新城发展的很好,也是广厦林立。
很喜欢丰都有这样的别称:中国的神曲之乡。但丁的神曲有9层地狱,而佛教中的地狱有18层,都是用来进行赏善罚恶的审判。于是,又惦记着什么时候把但丁的神曲给看一遍。
一路有个有意思的导游会给行程增色不少,我们这行就是去跟阎王爷搞关系的。帝王鬼府由导游一说,就变得神神秘秘起来,当然,我也很赞同他的说法,世上本无鬼,多数是心中有鬼,去鬼城走黄泉路,是为了反省自己的过去,无过坦荡荡,有过则改之。
鬼城的山头并不高,小朋友爬起来不会太累,兜兜转转不走回头路,11点多就回船了。没错,邮轮之行,一天三顿饭都是船上提供的哦,所以吃喝完全不用担心。
中午依旧是自助餐,特别是提供了一些美味的蔬菜卷和金枪鱼卷,我的最爱,因为端午节,还有小粽子提供,也会有一两个当地特色菜。
第三站 石宝寨
中午午餐的时候,船开始缓缓开动了,之前一直停靠在丰都港。坐在阳台上,看着两岸青山、滚滚江水,思绪翻飞。这里的江不像长江下游的江那么宽大,山清水秀,顺流而下,真有一叶扁舟的感觉。
船行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石宝寨,看似不起眼,不过说起这个历史,也是来头不小。石宝的由来,就是这个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临江巨石,传说是女娲补天遗落的一尊五彩石,所以得名“石宝”,后来明末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据此为寨,“石宝寨”由此而来。石宝寨有一座宝刹,依崖而建,共12层,建筑风格也是跟一般的庙宇不同,造型很奇特。
通过这个起伏的吊桥,我们来到了这座石宝寨。
就ki爸一人爬了上去了,据说,里面的楼梯很陡,而且也仅仅是楼梯而已,小朋友体力不够的,就可以不用爬了。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里面有一个关于阙的介绍吸引了我。一直听着水调歌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原来“阙”是帝王宫殿门口的装饰瞭望塔,造型很特别,早在汉代就有了。
石宝寨不大,游完的时候,天色渐黄昏。回船稍微休息一下,又是一顿自助餐,船上不用担心吃饭,干净卫生环境好,可选择性也还不错,餐厅人员的服务尤其好,这块还是比较满意的。
船上晚上都有表演,都是船上的工作人员自导自演,不过演出还是比较专业的,一点也不觉得太业余。我们提前了十分钟到场,坐在第一排,kiki很开心的,在舞台前自己给练上了。
主题主要是民族服饰展示,不过有些环节设置的比较有意思,kiki非常喜欢看,正好也了解了一下我国的传统民族服饰。
演出持续了四十多分钟,我们都觉得不错,看完也不早了,累了一天,回去洗洗睡。当然,河两岸星光点点,晚上在甲板上吹吹风,看看夜景也不错。不过家有小孩的,一般都是早点歇着了,因为明天将有更期待的美景,今天只是开胃小菜。
第五站 白帝城
船上的第二个早上,起了个大早,心心念念要去的白帝城来了。白帝城在重庆奉节县,奉节据说是纪念诸葛亮的奉公守节而命名的。奉节县刚开始的时候被称为“夔州”,她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市的东大门。 历史上奉节被称为“控带二川,限隔五溪,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西南四道之咽喉,吴楚万里之襟带”。
穿过长长的堤岸,上岸了,坐了10分钟的巴士,来到了夔门。
其实昨天,已经在跟kiki哼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我记得是小学三四年级时候学的。时隔20年,终于一览白帝城的真面目了。这时候,总忍不住上一张关于此诗的配图,崇山峻岭,江流湍急,古风十足,吟诵此诗,更有感觉。印象中,确实有非常多的诗句是描写三峡风光的。
靠岸的看到的那个古城楼就是传说中的“夔门”,觉得陈毅的诗最能说明三峡、夔门的特别之处:“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
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可见三峡是长江中比较狭窄的峡谷,当然,我们说的三峡,其实是包括了三个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四百里的险峻通道和三个动听的名字,容纳了无尽的旖旎风光,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而夔门就是三峡的西门,长江上游之水纳于此门而入峡。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下面的那张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峡的全貌,三峡差不多400里,不长,但是三峡周边峡谷都是高山奇峰,地势非常奇特壮观。而瞿塘峡口的夔门,确如天然形成的关隘。
这个是夔门的城楼,走过几百米,就来到了白帝城的旅游景区。
看夔门最好的地点就是在白帝城,因为三峡大坝蓄水,所以,白帝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孤岛,需要过一条长长的风雨长廊才能到达,上了三四百级的台阶,终于来到了白帝庙。
这个白帝庙由来已久。这里曾是三国古战场,西汉末年,公孙述控制蜀国,并在此修城,自称白帝,始为白帝城。后来受各朝各代诗人吟咏,白帝城又有“诗城”美称。
这就是传说中的夔门,临江壁立千年,一直静静守候着这个关隘。
我们看到10元背后的景,其实就是眼前的这个夔门。
毛泽东的早发白帝城的狂草,还有周恩来的版本,毛的有笔走龙蛇的壮阔,周的看起来清秀精致多了。
白帝庙堂有一景,大概就是刘备堂和托孤堂,再现了当时刘备托孤的场景。下图讲了为啥公孙述的白帝城供奉了刘备的原因,看来刘备集团根正苗红,非常得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托的孤,并不是刘禅,是另外两个儿子,据说皇帝亲征,太子要留在宫中。
kiki在庙堂附近捡到一个蜗牛,壳儿看起来很特别,小朋友总是更关心自然一些,也许等他们学到了古诗词之后就又想过来看看,不过那时候,我也许可以把这篇游记给她看,帮她一起回去去过的历史名胜。
下山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名家题诗。我也找找看,我最喜欢的关于三峡的几首诗吧。
杜甫的《夔州歌》,被援引到白帝城庙宇的门楹上了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找到的这首诗,也非常喜欢,清代张问陶《瞿塘峡》
峡雨蒙蒙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杜甫的《登高》,位置就在夔州,写下此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刘禹锡曾是夔州刺史,他诗篇中关于三峡的部分也非常多。《竹枝词》就是以此为背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说到竹枝词,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来历: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翻看了一下关于三峡白帝城的诗词,有点数不胜数了。
白帝城游赏完,依旧回船休息午餐,不累人。
第六站 巫峡 神女溪
瞿塘峡过去,就是巫峡,巫山神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出自这里。原本还打算回舱午睡,但是躺床上没多久,就听见广播说,巫峡快到了,让我们去甲板赏风光。于是,立马出门了。四楼和屋楼都可以欣赏,我们带上墨镜、帽子来到了顶楼,有很多的躺椅,kiki立马找了一张,躺下来,摆惬意状。
果然,进了夔门之后,山势就比之前大不同了,两端山崖高耸,江道变窄。
沿江拍到了裸露的山体,这里又开始不得不来认识一下三峡的地质特色了。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自己都有点惊呆了,眼前的山体正是由于质地运动,山体被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资料上记载,距今7000万年以前,在燕山运动中,川东和鄂西一带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皱山脉。它们由西南-东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些山脉与北面的巴山之间是一个东西相对低凹的地带,古长江的峡江段便沿此低凹带向东流去。而随着该地区地壳的继续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剧烈,最终形成三峡。
三峡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三峡两岸的重岩叠嶂以及各个陡峭的山峰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三峡有峡谷和宽谷之分,峡谷多位于石灰岩地区,其地岩层质地坚硬,抗蚀力较强,因而河流对其两岸侵蚀较弱,但垂直裂隙比较发育,水流趁隙而入,对底部侵蚀。随河床逐渐加深,两岸坡谷岩层逐渐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悬崖峭壁。
而当河流经过比较松软、抗蚀力较差的砂岩和页岩地区时,河流向两旁侵蚀作用加强,便形成宽谷。下图拍到的应该就是页岩部分,导游说他们这里直接敲打就可以当来用,都不用怎么加工了。查资料说,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
白云流水悠悠,两岸青山入黛。
随着河流开始驶入巫峡,两岸的山峰慢慢高耸起来。
巫峡支流有个神女溪,据说特别窄,只能坐小船进去,于是我们下船到浮桥,又换了二十坐的游船入神女溪。
很多石头已经被腐蚀成石钟乳。
到达溪的深入,连小船都不好进去,只能走浮桥感受峡谷的逼仄。
回到船上,被告知,晚上是晚宴,而不是自助餐,船长告别会,因为明天我们就会离开,看到了桌上摆放整齐的餐具摆设很精美。
凉菜先上,菜很好吃,也很丰盛,真正的宾至如归感。
船长向大家介绍船员,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幕后,非常有诚意的告别会。
又被告知,近期生日的宾客有礼物和蛋糕,我就是未来三天要过生日的那位,当叫到我名字的时候,真的很开心,感动,收获一枚川剧特色脸谱,礼轻情意重。
晚宴过后,晚上居然还有表演。船员各个身怀绝技,有一个英语讲的很棒的船长,居然还会表演四川的“变脸”魔术,每个人都那么拼,我们回去也不能落后了。
今天是最后一晚了,kiki睡着了,我突然有点不想睡了。ki爸说,看来邮轮不错,下次可以尝试其他航线。明天一早就要退房,我收拾完行李,坐在阳台上,吹吹江风,看看夜景,享受最后的江上一晚。
第七站 三峡大坝
一早就被ki爸叫醒,快来看啊!我们停靠在一个地方,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晨雾,光线、山水一起一起造就了一个极美的仙境,有点流连忘返、忘乎所以。
我们应该是到了湖北宜昌的秭归港,这里基本是我们这次航行的终点站。
办理了退房后,我们拖着行李乘坐大巴,来到最后一站,三峡大坝。当然,三峡大坝在宜昌,而我们靠岸的港口是秭归港。突然发现,这个秭归,原来还是屈原故里。这端午节刚过,看到这个屈原故里就莫名心生欢喜,恨不得马上搬出个《离骚》来读读。秭归是屈原故里,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没有在此逗留,随着大巴车赶往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比我想像种的要宽,当然不如我想像种的高大。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据说当时修建大坝,产生了一百多万的三峡移民。
三峡大坝分为大坝、水电站和通船建筑物。通船建筑物有双线五级梯度永久船闸,还有升船机。一般来讲,大船爬楼梯,小船坐船机。
下面这块石头据说是放到江里受到阻力最小的造型。跟kiki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大坝,并跟她约定,我们回去也一定要手工做一个挡水的大坝。
游玩三峡大坝,差不多将近11点,司机把我们送到宜昌车站后,三峡之行圆满结束。宜昌有机场,有高铁动车,可以直接回程。
总体而言,这次一趟非常难忘的旅程。我想最重要的一点,以前是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然,是对于古诗词种出现的众多三峡场景,总想身临其境体验一番。而此刻,来了,此时此地,仿佛与他们同在,也更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以及想了解更多这个区域文明的意愿,也更钟情于我国的美好山河,于我而言,不需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