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工程挑战:平衡与跷跷板

KI妈说

之前几次跟kiki一起把滑滑梯(slide)、荡秋千(swing)两者进行了延伸,也进行了工程类的操作,今天就围绕着跷跷板(seesaw)来做一些延伸。

 

说到跷跷板,基本上很多有小区都有,kiki早在2虽多的时候就有接触,那种借助不平衡来进行游戏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特别的。

-1-
一起看视频《unbalanced
腾讯视频搜索上面英文标题,找到乔治猴系列

 

 

好奇猴子乔治的短片,很奇思妙想。这次里面的视频主题就是平衡balance,乔治活学活学用杂技表演团里面的平衡技巧,最后成功为杂技表演救场。

 

里面有很多涉及到平衡的场景:比如制作平衡风铃,走钢丝、独轮车、跷跷板、双手举重物等等,相信可以给小朋友们全方位关于平衡的视觉感受。


balance,不仅有平衡的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称”,在英语里面,也是“balance”,所以,可想而知,“称”也是用了平衡原理。

kiki兴致勃勃的看完了,把跷跷板与各种平衡物体、游戏联系起来,应该会对她有一点启发。

 

-2-

先来猜个谜语

一匹马儿两人骑,

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

两人骑着笑嘻嘻。

 

kiki想了半天,在我的引导下终于猜出了跷跷板。猜谜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可惜在平时碰到的比较少,后面尽量通过一些小游戏,多让kiki接触到一些谜语。其实,kiki也喜欢自己编谜语让我猜。

 

-3-

自制简易天平

之前的几次,我们的工程挑战有“秋千”“滑梯”,这次当然是跷跷板,但是跷跷板延伸出去的话,我们就会联想到平时常见的称,记得以前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称量陨石的重量,看到一个很大的称,那时候的kiki对这些还没有多少概念。

 

把跷跷板跟“称”相联系,希望能够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考虑到4岁的孩子,对数字没有什么概念,所以,用了比较简单的模型来建一个比较简单的称。

 

准备一个小圆柱积木和一根长一点的小棒,小棒宽一点,两端可以放东西。

 

让kiki拿着两个材料,先自己搭一个跷跷板。

 

 

比较粗的圆柱体,还是能很轻易的保持平衡的。如果是比较细的柱体,那么可以先把柱体固定在桌面上。

 

 

 

给木棍的一端加上一枚硬币,看在另一端加上几枚硬币才可以保持木棍的平衡。

 

 

kiki给两端各加上一枚硬币,在尝试着让称保持平衡。

 

 

搞定啦!

 

 

当然,也可以多准备几枚硬币,挑战更高的难度。

 

 

-4-

建简易单人“跷跷板”

看别人玩,不如自己玩。刚才视频里面有几个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操作起来。都说大肢体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我很赞成孩子在户外尽情玩耍,甚至觉得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让孩子多出去活动,城市里的孩子,大肢体的活动对他们而言,还是太少了点。

 

这次就有一个大肢体的活动,关于平衡的活动。玩习惯了双人跷跷板的kiki,对这个所谓的单人跷跷板,应该感觉会很不一样吧。

 

准备一块木板和一根扫帚棍。我选择细一点的棍子,是为了让孩子不容易摔倒。当然,难度也相对简单一点。

 

把棍子放在木板中间的下方,先示范给kiki看,倾斜身体,就可以控制跷跷板,也可以尝试让跷跷板保持平衡,两端都不靠到地面上。

 

 

kiki尝试了各种姿势尽量想去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索性做到地上来跷,当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避免把手夹到。

 

 

其实这个小游戏,我们是全家一起上场,每个人都玩几下,玩的不亦乐乎。对kiki而言,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来让跷跷板按照自己的想法运动,应该也是非常特别的体验吧。

 

 

后记

其实在涉及这个“平衡”游戏环节的时候,我非常想让kiki感受到,我们身边到处存在着,看不见,但是又非常奇妙的神秘力量。比如,通过人们通过控制自身的平衡,居然还可以在钢丝上走路,通过平衡,我们还可以比较两者不同的重量大小,通过平衡,居然还能创造出跷跷板这样好玩的游戏。

 

今天在玩的过程中,就在猜谜语后面,kiki着急的说,自己要马上画一幅画,于是急急忙忙给他拿了张纸,她准备了一堆笔,坐下来就开始画,我也没有打断她。前后估计也就五六分钟的时间,一下子就画好了。

 

从她的介绍中,大概知道,忧伤的小兔子想跟鸭子一起玩,但是被一朵超大的花给挡住了,但是小鸭子的尾巴上有一根细细的钩子,上面有齿,可以把花给锯断。(这个完全是受上学路上的影响,她亲眼目睹了,园林工人通过一把很长的竿子,上面绑了个锯子来修建大树的枝干),可以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到画中,确实是件好事。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孩子上绘画兴趣班,但是只会在上课的时候画,回家基本上不会想到动手画。

 

而我觉得绘画就是日常生活中,情感表达的另一个渠道而已,孩子如果能把自己想到的经历到的,随时随地画下来,那就足够了,至于画的好不好,我想等到她渐渐长大,她自己会有自己安排。

 

不管如何,绘画不是谋生的手段,是她表达自己,获取快乐的方式,我希望她长大以后也一直能因为兴趣而持续不断的深入学习,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