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类的基本需求

速读摘要
到了小学之后,孩子们正儿八经的开始学习语文了。低年级的学习目前还是侧重在识记这块,在孩子经过了第一学期的适应之后,孩子后面会很习惯于语文学习的节奏。我们也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引导孩子了解到社会发展中本质的一些东西。这次我们需要深入到背后,去了解是什么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你有一个机会,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原始人类生活的地方,那么什么都没有,你会带什么过去?
原文约 2879 | 图片 7 | 建议阅读 6 分钟 | 评价反馈

大语文的背后藏着什么?|人类的历史系列2

原创ki妈亲子启蒙 ki妈亲子启蒙社

我理解的大语文?

这个模块是历史模块,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来聊聊大家非常关注的小学语文。

 

今天刚好是小学期末考试,我正好来聊聊这一个学期来,我们的小学第一学期的学习状态。

到了小学之后,孩子们正儿八经的开始学习语文了。我们从简单的汉字开始,有时候会涉及到甲骨文。我感觉我们小学课本的编排实在太精彩了。这些文章都是特别具有美感,且设计的梯度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唯一有点让人压力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语文课本的内容量其实很大,特别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而言。

如果没有经过幼小衔接,在幼儿园提前识字,那么小学上半学期,需要在一个月之内把全部拼音及规则都要搞明白,孩子的压力会非常大。

在没有经过幼小衔接的前提下,孩子需要很快的速度去认字、去写字,这些对于还在适应小学生活中的孩子而言,压力其实是有点大。所以,孩子在小学第一学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因为她不仅面对适应欢迎的压力,还有来自学习的压力。

我们所在普通的公办小学,据我所知,学校如何对孩子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那么方法只有一条,就是大量的试卷练习。通过不断的测试来巩固孩子所学。

 

这些练习我不认为是不好的,我觉得这些练习其实对孩子巩固知识有很好的帮助。

整体来说,我们现在的教学大纲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对孩子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学校的老师,也只是尽力赶上进度,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慢慢的走过来。发现,其实孩子也渐渐适应了过来。我曾经的担心,慢慢的也变成了放心。

而综观目前的语文学习:

无非就是几大块:

1、考察拼音使用(识记)

2、考察字词识记(识记)

3、考察课文原文背诵(识记)

4、考察形近字、反义词、形容词、

      字的结构(识记)

5、考察词语的运用(理解运用)

6、考察阅读:

      阅读分析

7、看图说话(理解运用)

可见,低年级的学习目前还是侧重在识记这块,在孩子经过了第一学期的适应之后,孩子后面会很习惯于语文学习的节奏。

但是我们知道慢慢的,语文学习会越来越侧重于阅读和写作。也就是说,我们之前所做的那么多的识记,其实不过是工具。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最终就是为了阅读和写作来服务。

而阅读和写作,这里面很多的就是考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这部分的能力,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日积月累而形成,除此之外,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都是比较碎片化的,我们的课本上会出现古诗,里面涉及到一些朝代和诗人,也会出现一些古代的小故事,一些古代名言,以后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是很厚重的,里面累积着几千年的文明,各种各样的故事会叠加在一起,我非常希望通过一张网络,来帮助孩子慢慢的去梳理这些知识,让我们涉及到很多知识都能在这张网络上有比较清晰的坐标。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这些事件也好,这些知识也好,背后都是有清晰的逻辑呈现。而这些逻辑也是能够引导孩子真正的理性的分析人类的情感也好,事件发展的顺序也好。

所以,我们会有很多的问题去引导孩子去分析。在这个网络下,我们的语文,就是这些枝节中的一部分,回归为一种语言工具,来呈现这些网络的内容。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将会是这些故事的本身,学习语文那么也只是成了了解这个世界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我想,这才是大语文的本质,让语文回归为工具,让工具背后的真正引人入胜的那些故事、诗歌、那些不同人的情感、那些历史中的血泪,那些闪光的想法真正浮现出来,引导着孩子通过语文这个工具去认识这个世界,分析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语文的识记非常重要,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花一部分的时间,慢慢的为孩子梳理起一张网络,或者是跟孩子一起梳理起一张网络。

这张网络也许我们自己也从未梳理过,但是没有关系,也许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去建立起对这个世界横向以及纵向的认知网络。

历史启蒙

本期的历史启蒙就是其中的一块,我们之前进行过12期的宇宙启蒙,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生命的源头,以及世界是如何慢慢发展起来的。有宇宙的洪大,也有微生物的渺小。而且,再渺小的物质同样也会成为塑造整个世界的重要一环。

这个主要是认识自然。

那么后面开启的这期人类的历史,其实主要的内容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期间就涉及到了大量的人类文明:语言、艺术、科技等等。同时,我们也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引导孩子了解到社会发展中本质的一些东西。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应该不会说,历史不是初中生才需要学的吗?跟小学的语文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这个世界建立认知,其实是越早越好。这就相当于一个认知框架,这个框架越早建立,孩子就能越早的将自己碎片化的知识整理归类清楚,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人类的基本需求

上次,我跟kiki一起聊过史前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次我们需要深入到背后,去了解是什么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

讲给孩子听的“人类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模块开启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在的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其中就是有两样东西在驱使着人类,以前是,现在也是。这种需求好像亘古未变。

 

那就是人类一直在不断满足着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远古时代如此,如今社会同样如此。

 

这就是我们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背后力量的基础认知。这个认知能够帮助孩子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的发展。

聊天

我用了提问、设想的方式,把孩子代入到情境中去,去思考人类的需求。

准备材料:纸和画笔

提问:如果,你有一个机会,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原始人类生活的地方,那么什么都没有,你会带什么过去?

过程:我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将画纸铺开,我们会一起来进行一个脑图,让孩子去思考他认为重要的物品,然后再进行归类。

kiki第一反应就是要带同学过去,他一个人会觉得很无聊。(其实,这也能看出孩子的心声,友情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原来是摆在第一位的。亲子游戏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游戏中探知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

然后,她又说了,她要带书去看,还有玩具。这些是孩子最直接的需求。

她会一边说一边画,她说需要马,这样到哪里都可以骑马去,还需要一个大房子,需要衣服和食物。还需要火、锅这些东西。还需要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空调

(这个部分比较有趣:空调和电冰箱,其实就是调节温度的作用,人在解决了基本的保暖作用之后,对调节温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有了冰箱和空调。那么在远古时代,通过取火和穿衣来保暖)

因为要装这些东西,kiki还认为,需要电。

需求分类

孩子会脑洞大开,说很多她需要的东西。图上有了很多内容之后,我们就开始去分类。

跟孩子说:有些东西是我们必须要的,如果没有,我们很可能就活不下去的东西,或者这些东西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很舒服,我们叫做物质需求;有些东西,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很好,变得开心,我们叫做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其实是最基础的需求,一开始,kiki认为,书是物质需求,因为她觉得没有书也活不下去,但是玩具是属于精神需求,因为有没有都没有关系。

这里,我们也会发现,人类的基本需求,大概有:保暖、食物、工具(交通工具、防御工具、生活用具、住所)等等,而精神需求,音乐、书籍这些都是。

 备注:当然,我们现在社会的物品,很多也兼具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某种程度上说,两者并不冲突。这里,主要的目的,是引发孩子的思考,只要孩子对自己的分析可以自圆其说,那么就鼓励孩子获得自己的答案。

推荐

欢迎加入ki妈亲子群,加微信:maoerhutong2,邀您入群。

在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