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辑一共会有十期左右的内容,今天是第一期。
这一辑比较有意思,主要是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但是,这个过程我们是通过看短片,进行故事分析,然后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两块都有训练到孩子。
我在宇宙启蒙微生物专辑的时候,跟大家聊过。微生物之后,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开启人类文明,大家都非常期待的人类历史。
另一块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微生物这期,了解到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以及巴氏杀菌法里面,了解到了牛奶是如何保鲜的。其实,这里,我就已经有意识的引导Kiki用科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很多复杂的问题,解决方式也不是一蹴而就,是有一个过程,需要提出问题,需要调研分析等等,我们用到了一套分析卡片。
这里,我还需要强调一点,练习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在微生物第二期,介绍了这套科学分析的步骤之后,我还要单独开一辑的内容来,让孩子不断的进行案例的分析,来真正养成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比于其他专辑而言,这个专辑主要用眼动脑动口。用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在一期的游戏中,我们有两块是着重要培养孩子的地方:讲故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通过视频,我们更多的是分析问题,来分析判断主人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虽然,孩子没有亲身经历,但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他最后理清楚主人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最后,引导孩子完整的讲述这个故事。
孩子能不能真的把故事讲出来?这点我觉得很意外。为什么意外,我文章里会讲到。
#01、介绍 故事工具#
准备材料:故事五要素打印。(免费素材文章末尾索取)(个人还进行了塑封)

备注:以下基本主要是讲给孩子听的,有一些互动,供大家参考。写作讲故事的六要素:5W1H,这里面只讲了5W,1H放在看完视频之后讲。
拿出卡片,对孩子说:你喜欢听故事吗?我这边有一叠卡片。这第一张就是“我的故事”。
要讲一个“我的故事”,我们需要有6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就是故事里面的任务,我们要知道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

如果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说“下雪天,去湖面上溜冰”。你觉得缺了什么?
(问孩子)
没错,到底是谁呢?白雪公主还是小矮人,是Kiki还是爸爸妈妈?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故事里面是“谁”。
说了“谁”,我们就想知道那个人做什么了。刚才说的,如果是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就想知道爸爸妈妈做什么去了。
所以,我的故事里面,需要的第二把钥匙是“做什么?”

我们刚才说了,如果爸爸妈妈去溜冰。我们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去溜的冰?是夏天吗?还是冬天?因为现在有些地方夏天也可以溜冰。是跑到远古时代去溜冰了吗?
你故事里面不说的话,就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的故事需要第三把钥匙“什么时间?”

我们现在有了三把钥匙,“谁”,“什么时间”、“做什么”。想想看,还需要哪两把钥匙?(问孩子)
爸爸妈妈冬天在北极国溜冰吗?还是家门口的湖面山,还是运动馆里?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你得告诉大家“什么地点”。“什么地点?”是故事的第四把钥匙。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理由,比如爸爸妈妈去溜冰,也许只是为了好玩,也许,爸爸妈妈接受可一项特殊的科学任务,是为了探测冰层的厚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告诉听故事的人,为什么会要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我们一共有了第五把钥匙。“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为什么”。

我们说了6把钥匙,还有一把钥匙,先不告诉你。
#02、观看视频#
给孩子看6分钟的短片:迪士尼皮克斯的短片《鹬》[yù] (Piper)
(大家可以直接搜索这部视频)
看完之后,就问孩子,刚才看到了什么?
Kiki看完之后,就开始讲,说一只鸟宝宝要找东西吃。
然后,她就说不出其他的内容了。

这时候,我拿出卡片提醒她,用我们刚才的五把钥匙来讲这个故事。告诉她,这个鸟叫鹬。

于是kiki又开始讲,她说,一只鹬鸟宝宝在沙滩上,中午的时候,找东西吃,因为肚子饿了。
我们发现,孩子看完视频,她能提取到的故事信息是非常少的。
故事内容很丰富,但是,孩子只能说出最简单的一些信息。
于是,我跟Kiki说,这个故事看起来很有意思,有那么长时间。但是,你说的故事好像又太简单了。听故事的时候,人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更感兴趣。
#03 分析故事#
拿出解决问题的这一套卡片,这套卡片我们在微生物这一期就已经用过了。这期是第二次用。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用,可以参考微生物的第二期,是如何给孩子介绍这套卡片的。
跟孩子说,其实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鹬鸟宝宝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现在用这套解决问题的卡片工具,来讨论,鹬鸟宝宝是怎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我们按照卡片从“找出问题”开始,到“收集信息”,到“做出分析”……“解决问题”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需要反复的看视频,并按照解决问题的线索慢慢的说出来。
以下是Kiki参与的一部分记录,供大家参考。
Kiki一开始说,鹬鸟宝宝碰到的问题是害怕海浪。(她直接从故事中间开始起头了),(然后怎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呢?)Kiki说,是寄居蟹教她的。
寄居蟹用螯夹了一下鹬鸟宝宝的嘴巴。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对短片的理解会出现偏差,孩子只会记得一些她印象深的细节)
这时候,我们让孩子用逻辑思维推理一下,夹了鹬鸟的嘴巴,鹬鸟就不害怕了吗?
于是,Kiki要求再看一下这段内容。于是,最后,她开始修正自己的看法,鹬鸟宝宝是跟着寄居蟹,然后,看到海浪来了,寄居蟹躲在沙子里,鹬鸟宝宝没有办法,学着寄居蟹躲在沙子里,还发现海里的世界很美好,不怕海浪了。
我们来评估一下鹬鸟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Kiki说,这样会让毛弄得又脏又湿,但是鹬鸟宝宝很喜欢。
鹬鸟宝宝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
我又问问Kiki,鹬鸟宝宝还有没有碰到什么其他的困难?
Kiki说,鹬鸟宝宝很想吃东西。
于是围绕着鹬鸟怎么找东西吃,我们又开始了第二条线路,如何解决吃东西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慢慢的就会对整个故事形成一条线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去观看视频,获取信息。)
这时候,大家大概就知道,我们第六把钥匙在哪里了?
没错“How”,“怎么做?”,我们放了一整块内容在这里面。
我们通过解决问题的卡片来分析,这些都是故事里面的“How”,告诉孩子,这就是第六把钥匙,怎么做?
#04 讲故事#
最后一个环节很重要,我们需要孩子来讲这个故事。
这部短片是没有任何语言的,我们需要孩子讲出来。
但是,经过之前的分析之后,孩子已经非常清楚故事里面的很多细节。我第一次让Kiki来讲讲这个故事,她坐在椅子上,非常完整详细的讲述了这个故事。一共有6分多钟,这是Kiki从小到大,第一次独立的讲这样一个故事。
下面是我第二遍录视频,Kiki觉得故事长,讲的有点累,一开始其实不太乐意。但是,后来,讲着讲着,进入了状态。
也许这次Kiki的台风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希望后面一期一期下来,大家可以看到Kiki的变化。
这个短片很有意义,告诉孩子如何独立、如何面对害怕,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整个分析的过程中,这些都不是我说出来,我通过引导,kiki自己说出来的。
包括之前的细节,鹬鸟睡懒觉,鹬鸟宝宝等着妈妈来喂吃的,妈妈不来喂,鹬鸟宝宝要自己找吃的。
Kiki经历整个分析的过程,他自己就非常清楚鹬鸟宝宝这个故事里面发生什么事情,并且,遇到困难的时候,鹬鸟宝宝怎么克服困难,我们也通过问题卡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过多强调一些道理,故事的魅力永远是大于干巴巴的道理。
一直头疼儿子不会讲故事,记不住内容,逻辑不清晰,试一下ki妈这个方法